济南九中:全环境育人“生态圈”赋能学子向上生长
“回九中啦!”今年春季开学之时,济南九中的几位2022届毕业生回到了母校,他们行走在这所培育他们三年的校园里,并用镜头记录下了他们眼中九中的样子。当学生们把自己剪辑的Vlog发布到自媒体上时,崭新的九中风貌让九中校友连连点赞:“学校真的是越来越好了!”
“越来越好”里,有满满的认同与自豪。九中的新风貌链接给外界的是视觉上的眼前一亮:漂亮的塑胶跑道、现代化的图书馆、焕然一新的教学楼;更是心底里泛起的丝丝暖意:“老班”熟悉的微笑、餐车阿姨递出的热乎乎的饭、还有学生们偷偷留在老师办公桌上的一句“想你了!”
“越来越好”的背后,是同向同行的能量场域构建出的好的教育生态。近年来,九中在不断创造属于它的高光时刻,在济南九中党委书记、校长苗翠强看来,这种向上向前的力量,来源于每一个努力付出的九中人。
一张试卷
越来越好的九中,用学识打开学子们的心窗。
在记者的面前,摆放着一张写满密密麻麻字迹的高考卷,做题人,不是学生,这样的试卷,九中的每位老师,都有一张。
教师的专业成长是学校发展的根本保证,高中教育教学质量的提高,必须通过对高考真题的研究,促进课堂教学设计、课堂教学质量和学科教研水平的提升。在济南九中,做近三年高考真题不仅是学校高三备考的传统,还形成了“讲-研-命-考”的“四同”机制,建立备课组、教研组到全校层面的分享制度,系统推进高考统领下的教学变革,让同一学科、不同的学科之间碰撞、共享,使得集体备课有抓手,教材钻研有方向,技艺切磋有平台。这也是人们会感叹“九中教研真厉害!”的原因所在。
实际上,“一张试卷”只是九中在教学变革上的一个缩影。让师生“刀刃向内”,直面痛点,敢于“啃最硬的骨头”,敢于向课堂要质量,是校长苗翠强为全校画出的重点,“教师的教应站在学生学的角度!”在2023年教育教学年 会上,苗翠强的这句话,掷地有声。
教育教学质量的提升,九中打出的是组合拳。各学科教师针对新高考,编制了学案和学科资源库,规范课堂管控,关注每个学生的课堂表现,使得各学科的学业水平考试成绩合格率近100%。
各学科教研组集体备课一周两次,每节课都会先研后教,研教材、研教法、研高考、研作业、研学情,确保从高一开始就对新高考工作有前瞻性。开展早、晚自习的“双提升”,早自习要求学生全体站立大声朗读课文,晚自习要求学生“零出声、零抬头”。把“正高级教师”引入校园、引进课堂,让学生与教学大咖面对面。关注学生最近发展区,打造适合每一位学生的校本课程体系。
教育教学质量的提升,最终的落脚点是每一位学生。
“能为学生们烹饪大餐,也要做好家常菜。”如苗翠强的要求,精雕细琢,让每位老师能打造自己的精品课,也能上好常态课,让学生在每一堂课上都有收获,这是九中的教学品质。
一幅字画
越来越好的九中,用爱心看见学子们的长板。
潜能的激发,往往来源于被看见。今年5月初,九中办公楼的墙上,多了一件学生作品,这件作品的背后,是一位学生被看见的故事。
高二11班的关天意,是一位内向、话不多的女生。用她自己的话来说:“不善于表现,很普通。”关天意的心里,却一直在留意那些“闪耀”的同学。初中时,班上一位同学写了一篇文章,被老师看到、表扬,关天意非常羡慕,希望自己有一天写出的文章也能成为范文,被大家都看到。但这个内敛的女孩也对自己能否拥有这个机会在心里打鼓:“默默无闻的我,也能闪耀吗?”
升入九中,关天意发现这所学校的很多人、事、物都带给她写一篇文章的灵感,她留意着学校的官微、校园里的读报栏,默默记下学校的发展,摘抄好词好句,构思了一个星期,一篇千字左右的《九中赋》出炉,“三人成列,大声问好;关注心灵,因材施教;热爱生活,充分发展;刻苦多思,踏实进取……”关天意的这篇文章,有文采,不空洞,描述的都是九中近年来的发展,用老师们的话来说:“比我们了解的都多!”
老师们迅速看到了这篇文章,校长苗翠强也迅速看到了这篇佳作,让关天意没想到的是,她的文章远比被当成范文,在全班面前诵读更受珍视,校长让另一位善于书法的同学王亦萱把《九中赋》写成作品、装裱,挂到了九中办公楼的墙上,让进出九中的师生、前来九中的各界人士一眼就能看到她的作品。“初中的我曾羡慕的那位同学各方面都很优秀,一篇佳作只是一个锦上添花,《九中赋》对我而言则不同,它让我也有了闪耀的机会。”
珍视学生的每一幅作品,并让其成为学校多彩校园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让每一幅作品产生更大的价值,影响更多的人,这是九中诠释“眼中有人,心中有爱,向阳而生”的一个缩影。开发12条“定制公交”线路,实现“从门到门”“一人一座”的接送服务,让学生上放学出行无忧;把食堂“爱心窗口”的名字改为了“绿色窗口”,保护起青春期学生的敏感和自尊;上下课的铃声来自于学生的创造……这都是九中“以生为本”的美丽风景。
一封“家书”
越来越好的九中,用真诚与关爱营造场域。
“苗校长你好,我把5月10日到学校遇到的事说给你,虽然事不大,却能反映出九中的校风和面貌。”今年5月11日,校长苗翠强收到了一封手写信,信的作者,是九中退休校医尹建民。
尹建民当天到校,是想到图书馆查找一本书。整个过程时间不长,遇到的人和事却让尹建民想用文字记录下来。
在信里,尹建民写道,他这次来校,本不想打扰任何人,他戴着大大的口罩,把帽檐压得低低的。在找书的过程中,老师葛雷热情帮忙,跑了好几趟,一点不嫌麻烦。找完书离校时,正赶上饭点,在离开的时候,正在餐厅门口与人交谈的老师刘华阳远远看到了尹建民,“是尹大夫吧!”刘华阳快步跑了过来,握住尹建民的手,拉他到食堂用餐。尹建民再三推辞后,发现刘华阳右手捧几个纸包,气喘吁吁地追了上来:“这几包小点心,您先垫垫!”
尹建民说,自己已经退休17年了,退休前,刘华阳刚到九中工作,两人的交集也不多,没想到昔日的同事竟然一眼认出了自己,还主动上来打招呼,又跑到食堂捧来了点心。“这份真诚和关爱让我怎能不感激万分呢,我就想,刘老师有这份虔诚和爱心,什么样的工作干不好呢?”
“苗校长,老师们说你对下属很好,九中的校领导和老师对退休(老师)的关心和爱护让人羡慕。”在信里,尹建民写道,虽然现在到校的次数不多,但很多校园里的细微处,都让他感到九中校风的淳朴、清新,有一股向上的力量。
“针对这名考生的特殊情况,我们给予这名考生每场考试延时30%的合理便利。另外开辟了绿色通道,方便这名考生进出考点,为这名考生单独设立考场,同时把这个考场设置在楼层的最低层,方便这名考生以最好的状态完成高考。”在今年的高考期间,在九中考点,一名考生因身患疾病,肢体行动不便,根据有关规定,考点为他送上人文关怀,也因此,温暖九中再次登上央视。
学会走向他人,师生向阳而生,校园里这种老师走向他人、学生走向他人的故事每天都在发生,善意、温情、尊重、关爱,这是九中营造的教育场域。
一次旅行
越来越好的九中,奋进路上脚步不停歇。
春日的济南,粉红的花朵与翠绿的大树相互倚靠,巍巍长堤与滔滔黄河相映成趣,在这条绚丽的彩带上,行走的学子们就是奏响希望的最动听的音符。今年的3月17日,济南九中高二年级全体师生徒步黄河,这场活动由校长苗翠强“挂帅”,副校长韩东实地考察,副校长程令勇负责保障。济南市公安局槐荫区交警大队、山东振邦保安槐荫分公司、济南蓝天救援队、山东兴顺餐饮管理有限公司、山东康都物业管理有限公司等社会各界也齐力护航,让学子们以最舒展的青春之姿,触摸家乡之美。
合力托举,共育未来。如这次徒步黄河之旅,九中这方沃土,洒满阳光,筑牢学生幸福前行之路,让每一朵明日之花绽放。(记者 赵世彩 通讯员 马蓉蓉 王堃)
编辑:冯子莹 值班主任:李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