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东省实验中学领跑心理健康教育2.0时代,心育未来为卓越学子铺就阳光底色

2023-06-12 10:00:30

来源:

责任编辑:冯子莹

  1997年,山东省实验中学《校园心理》创刊。刚一“面世”,这本刊物就引发社会各界的广泛关注,不仅因为它是一个开先河的创举,更在于它是一个平台与窗口,让更多人去关注、推动校园心理健康教育的发展。

  时光的脚步来到2023年,《校园心理》已经出版100期。当前,山东省实验中学的心理健康教育也已迈入2.0时代。在新时代背景下,为优秀学子心理赋能呼唤着新的方法论。在此道路上,山东省实验中学一直未停歇探索的步伐。学校将心理健康教育作为“为每一个学生创造主动发展的无限空间”这一办学理念落地的一个环节,在帮助优秀学子有效面对成长中的挑战、激发积极的心理品质上打造出了完整的“实验”版本。

  先试先行 为校园心育注入清流

  在写就自己的心理健康教育“版本”时,山东省实验中学一直聚焦前沿,“跳出教育看教育”。

  在今年的“525心理健康节”来临之际,恰逢山东省实验中学《校园心理》创刊第100期,林昭军(原学校教导处主任)、吴大同(学校退休数学老师、教研组长)两位亲历创刊的老师讲述着学校创刊的初心。

  二十世纪九十年代,国家提出要大力开展素质教育,重视学生全面发展。在彼时心理学还停留在“病理思维”之时,山东省实验中学的老师们认为,学生的心理素质也是素质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没有心理学的科学支撑,德育培养将是不完美的。”

  有了这个认同,如何去普及、推广?老师们找到了一个抓手:创办校内杂志,为校园心理健康教育打开一扇窗口。1997年,承载着“希望大家都来加强心理学修养”的希冀,《校园心理》面世。林昭军、吴大同两位老师回忆,《校园心理》第一期出版后,引发了各界的广泛关注,人们赞誉它是“注入校园的一股清流”。一方面,学校心理专职教师和课程随之加强了配置,心理教师的积极性得以调动,这种活力很快辐射至全校园。比如,人们在校园里看到,临近高考,课间在户外跑跑跳跳的高三学生多了,原因是班主任开始有意识地去疏导学生的焦虑;另一方面,随着心理健康教育的深入,学校教育特别是德育工作向更加科学、深入细微、扎实有效的理性方向发展。这种辐射力还“跳出”了校园,媒体、市教研室都来到省实验采访、调研。

  《校园心理》激起的浪花,影响力深而远。走出校门的学子们说,这本校刊不厚,却厚植着他们的人生。2003届毕业生毕子甲在新华社工作13年,《校园心理》不仅丰盈着他的内心,更是他文字工作的起点。《校园心理》教会学生们的,也一直在陪伴着他们。“《校园心理》是我高中生活的一个家,团队成员之间是家人的感觉,后来我创业带团队,都给团队营造家人的氛围,这是高中教会我的。”校友海伦说。

  《校园心理》是一个缩影,记录着山东省实验中学在心理健康教育发展上的探索。育心是一个长期工程,时代在不断推进,在当前心理健康教育2.0时代,心理健康教育“实验”版本又增添了新内涵。

  当前,青少年心理问题已从过去主要由外部环境引起,变为主要来自“内心”的高竞争感和高孤独感。此外,心理健康教育不仅仅是学校的一项工作,也是教育价值观的体现。山东省实验中学党委书记、校长方奎明介绍,在“为每一个学生创造主动发展的无限空间”理念引领下,学校将心理健康教育作为落地的一环,以积极心理学为基础,为全体学生心理赋能,使每一位学生形成自信开朗、积极进取的发展状态。

山东省实验中学领跑心理健康教育2.0时代,心育未来为卓越学子铺就阳光底色

济南时报·新黄河客户端记者黄中明摄

  多维驱动 延伸心理知情“触角”

  赋能学生“心空间”,上好心理课是第一步。

  “假如生活欺骗了我,该怎么办?”教室里,学生们拉开桌椅,在老师的指导下创设出一个“被困”情境。学生们在真实情境中感受着什么是“向内寻找力量”,以及如何“向外寻求支持”。专业、沉浸、有趣的心理课堂是山东省实验学子每周最盼望的课程之一。在一堂堂课里,他们认知自我、找到共鸣、解开心结。

  “‘心理味’最浓的地方在课堂。”在山东省实验中学心理教师看来,开心理课不是锦上添花,学生上心理课也不仅仅是为心理不生病,让学生接受常态化的心理健康教育,是为了顺境时可以更好感知幸福,逆境时能换个角度想问题。山东省实验中学心理教师韩海萍介绍,学校开设有面向全体学生的心理必修课,也有针对不同年级的校本选修课程。高一开设的“心理学与生活”,目的是普及心理健康知识,让学生认知、悦纳自我;高二开设的“人际你我他”,则是协助学生理解青春期的人际关系,找到正确解决方式。

  课堂之外,学校心理咨询室全天候面向全体学生和家长开放,每个校区都设有两位专职心理教师,学生可利用课间到咨询室预约咨询。“每个校区每年咨询量都达到三百余人。”山东省实验中学心理教师齐芬介绍。

  创设“心空间”的优生态,要专业力量支持,更要有家庭力量支持。“孩子天天向上,父母好好学习。”山东省实验中学学生发展部主任于莉介绍,2016年,学校开设“父母大学”,家校携手“心空间”更温暖。此外,随着心理健康教育内涵的扩大,学校将与之相关的生涯教育、情感教育等纳入到日常教育教学活动中。

  织密心育网,还要联合班主任的力量。2021年,学校首发《山东省实验中学心理危机预防与干预指导手册》,这意味着,全员全方位育人的“联动模式”被构建起来,学生心理健康教育有了知情和相应系统。记者翻阅发现,该手册以班级为单位,班主任为主体,建立“三级预防机制”,为班主任开展心育工作提供了“制式”流程。也就是说,无论班主任对心理学的了解程度如何,都可以按照统一、科学的步骤传好“爱的接力棒”。

  “一级预防”是指,班主任通过谈话、察觉或者任课老师的反馈,感觉到学生的问题,并转介给心理教师;问题不大的学生,由心理教师提供咨询,这是“二级预防”;“三级预防”则指问题严重的个例,由家长、班主任、心理教师、年级主任四方会谈后,转介济南市医教结合学生心理健康研究促进中心。

  有机渗透 让阳光育人落地有声

  一个个“心空间”被阳光充盈,外化为学子的张张笑脸。让阳光“普照”,是积极心理学的内涵,山东省实验中学调动着每一个学子的能动性。

  高一一入校,每位学子都会领到《实验学子心理手册》,里面有入学适应指导、心理咨询室、心理教师简介,还注明了咨询室的位置和开放时间。此外,学校还为高一新生建立心理档案,为有心理健康问题学生的筛查、识别、干预和跟踪提供依据。

  通过“一句话”辐射每一名学生。学校利用每个班级的电子班牌,每天由心理教师精选一句话发布出来,让温暖的话语传递爱的力量。学生们说,累了、失落了,到班牌前站站、看看,心里就会平静不少。

  户外心理拓展活动,是学生释放压力、提高情绪管理技能的有效载体。在活动构建和设置上,学校也着力于全体学生。记者了解到,现在,很多校园户外心理拓展活动都是“游园式”,让学生自主参与。但在韩海萍看来,这种方式只是面向部分学生,并且很可能辐射不到真正有需求的学生。为此,山东省实验中学构建了以年级为单位的户外心理活动,由班主任带队,学生全员参与。“活动举办的时候,你会发现,教室里没有人了,所有的学生都在认真参与活动。”为了让活动更有实效,在活动举办前,老师会事先对班长、体育委员进行培训。

  此外,让学生做彼此的守护者。一堂心理班会课中,老师把全班学生的名字写到小纸条上,每个学生领回一个小纸条,上面的名字就是接下来一周要守护的同伴。给被守护者送点药、打杯开水、写张鼓励的小纸条……一周结束,老师会揭晓彼此的“守护天使”。“当得知默默守护自己一周的小伙伴是谁后,两位学生会心一笑,给对方一个温暖的拥抱。”这样的画面,也让学生们身处的氛围越来越美好。

  5月23日,山东省实验中学“实‘心’实意、阳光育人——校园心理健康指导工作”入选济南市第四届中小学德育品牌。“立德树人,心育为基。让学子心向阳光,蓄能未来。”方奎明说,作为全国心理健康教育示范校,山东省实验中学致力构建新时代心理育人体系,赋能学生全面发展。(记者 赵世彩 通讯员 高婕)

编辑:冯子莹   值班主任:李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