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生一案,新航实验让学生站在名师肩膀上触摸梦想
在济南新航实验外国语学校学习、生活三年是怎么样的?去年,学校有了首届毕业生,在留学赛道上,首批51名毕业生收到295封海内外名校Offer,创造了历史;在高考赛道上,特招线上线率63%,一段线上线率95%,学生考入山东大学、华南理工大学、西南大学、西安电子科技大学、北京交通大学、中国药科大学等国内双一流名校。
大数据也为首批毕业生们画出了集体画像:无论初中来自哪所学校、入学基础如何,提升,是他们身上最突显的关键词。
达成“提升”,背后凝聚的是合力。毕业生们也说,他们喜欢着这所校园里的点点滴滴,不过,在踏出校门之时,最让他们割舍不下的还是朝夕相伴的老师们,是这些有根、有趣、有魂的师者,带领他们触摸到了自己的梦想。
德艺双馨的他们是学生的点灯人
何为“有根”的人?不同的人有不同的答案。在新航实验外国语的学子们看来,自己的老师以学生所需为本,博学的他们在教授知识时能直抵“本质”,正气的他们在传授道理时又能直抵“内心”,这就是他们眼中“有根”的老师。
在新航实验外国语学校,集聚着一批大咖级名师,他们擅长的,就是让知识到达学生的最近发展区。“为什么在解答一个题时,学生会没思路?”数学省级特级教师邵丽云用一句话就做出了解答:因为学生没有把知识体系化,看到一个点想不到另外一个点。
让学生有知识关联的能力,邵丽云是专家。她告诉记者,教师要做到这一点,要能把握本身的核心外,还要对每位学生有足够的了解,因为同在一个班级,同上一堂课,由同一位老师教授,但每位学生对知识的接受能力和方式是不同的,如果只是根据教材按部就班上课,学生的接收效果不能保证。比如,以数学学科为例,它是有思路、方法和结构的,让学生把正确的数学学习思维构筑起来,知识才会融会贯通。
邵丽云不仅让自己所教的学生能感到一个个数学难题被巧妙拨开迷雾的魅力,通过各级、各式教研活动,她与新航实验的同事们分享着教学秘诀。学校的教学模式也为老师们“直击提升学生能力与素养的根本”提供了条件:每个班级不超过30人的小班化教学让因材施教更精准,1:5的师生比则让老师有足够的精力来关注到每一个学生。
知识教授的视角更宏观,育人的起点上也更高远。在山东省实验中学带出了11届毕业生,济南名师杨育红继续在新航实验做“老班”。沉淀了20余年的带班经验,立足新航实验的学生,杨育红梳理着她的育人观:用善引领,以行示范,让学生们有家国情怀、有理想、懂感恩。
“勤奋刻苦,什么叫吃苦?”班会上,杨育红告诉学生看待问题、认知自我要有辩证思维:“既要刻苦地学,更要科学地学。”在激发学生潜能上,杨育红始终相信赏识的力量,她赏识学生,也让学生学着去赏识别人,教会学生做明达智慧、胸怀宽广的人。
无所不能的他们是学生的“活课本”
如果问起新航实验的学子,你的老师“有趣”吗?他们会大声告诉你:“那可太酷了!”每一位行走在这所校园里的老师,都是学生越读越厚的“活课本”。
“无所不能的昕酱”是学生们送给语文老师杨昕的昵称。是学霸,本科毕业于苏州大学、研究生毕业于山东大学;阅历丰富,曾在泰国、美国教外国人学汉语;爱好广泛,喜欢旅游、也喜欢运动……这一系列的“样子”,都是杨昕。学生们说,生涯规划课不用请其他人来讲,自己身边的老师就是最好的榜样。
也是毕业自名校,化学老师万忠明在学生心中拥有独属的人格魅力。当今的高中生,自小接收着海量的信息,想要走近他们,并不容易。就如一些老师所说,“学生们有很多面,能让学生展示真实一面、倾诉真心的,是高手。”万忠明就是能打开学生心门的高手,学生们与他无话不说,在他面前,学生们也格外有心、懂事。“上课的时候说话嗓子有点哑,自己还没当一回事,下课的时候,学生就捧着薄荷糖过来了。”
有趣,是老师的自带属性,他们创设的课堂,更是趣味满满。
在万忠明与杨昕看来,新高考下,考题灵活,对学生的核心素养要求更高,所以,新航实验的老师们也在积极通过新型课堂的创设,让“教”与“学”更入脑入心。比如,语文课上,课文变成了编演“课本剧”,杨昕当起了“导演”;化学课,有趣的实验让学生在自我探索的过程中发现真理。“这样的课堂创设更考验教师的教学水平,从备课、上课到课后都需要老师付出更多的时间和精力,但可以大大提升学生的探究能力。”
高二级部主任董冬介绍,新航实验学校也为老师们实现课堂改革提供了条件:学校课程丰富,除了开设的国家课程外,还包括具有学校特色的校本课程、学科拓展类课程、依托科创中心的科技课程、注重实践的研学行走课程、依托学校70亩劳动基地和各科实验室开展的劳动课程,依扦学校玄龄书院开展传统文化类课程,还包括在学校体育馆开设的游泳、击剑、体操、网球等诸多体育课程。
在高一,学生们会告诉你,他们中又新晋了一位学霸:史卉丛。从入学成绩平平到跃升为班级前三名,老师们看到,史卉丛成绩上的转变来自于思想上的转变。打开她的能量之盒的人是历史老师董飞。“董老师很博学,正气,史卉丛很佩服他。”
知行合一的他们是学生的同行者
“魂”是一种精神、一种价值认同,引领着老师们向同一个目标前行。在新航实验外国语老师们看来,有情怀、实干、包纳等,这都是一名“有魂”师者的内涵。
何为“人类灵魂的工程师”?邵丽云用自己的育人路在诠释:教育已不是单纯的职业,而是一种追求:追求一种境界,释放所有的爱,把每个学生当成自己的儿女;追求一种气质,整洁、高雅,人格高尚;追求一种责任,对学生、对科学、对社会的尽职尽责;追求一种精神,敬业奉献,自强不息。把育人作为一种追求也是济南新航实验外国语学校所有老师们的共同初心。4年前,他们从全国、全世界各地而来,有人单是获得的荣誉与头衔就能写成一篇文章,有人的脚步与视野所及是很多人未抵达的远方,无论他们曾经是“谁”,在踏上新航实验外国语这片教育热土时,他们的共同的身份都是一名任课老师、班主任;他们的愿望也只有一个:把这里的孩子高高托起。
心态归零,行动归位。新航实验外国语的老师们会告诉你,育人的诀窍可能就在于四个字“知行合一”。在培育学子时,老师们在倾注感情和付出心血上“不计成本”。
“佐证”随时随处可以捕捉。提起一名学生的名字来,即使不是班主任,甚至不在自己的班,学生什么特点、喜欢什么、擅长什么,老师都会对答如流。学生遇到问题不用担心:“怎么这么简单的还不会?”因为老师向每一位学生敞开怀抱,学校也营造了“问”的氛围:学校设立“双向预约”个性化辅导,老师提前在校园平台上开放自己每周答疑时间,学生可结合自己的学习情况预约老师辅导;年级还会组织分层辅导,每次在10名学生左右。“只要一位学生有需求,老师也会来辅导。”
让老师们在这里找到认同与归属感的,还有这里的氛围:相互欣赏、互相影响。“与大咖同行,对年轻老师来说,本身就是一种能量,年轻老师们也尽显他们的育人新视角,为校园注入新活力。”新航实验外国语学校教学管理中心副主任王云剑介绍,带着“省实验+”的基因,理念先进、素质过硬、梯度合宜的教师队伍是托举学生梦想的保障,学校通过名师引领、系统培训、同伴互助等方式,让人才辈出。
站在不同高度,看到不同风景。站在名师肩膀上,新航实验的学子们精彩绽放,而老师们的梦想,也在学生们身上延续。( 记者 赵世彩 通讯员 张鹏)
编辑:冯子莹 值班主任:李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