拉伸长度”盈课程,这所学校打造“水立方”小幼衔接模式

2023-04-13 13:52:42

来源: 教育事业中心

责任编辑:冯子莹

  游戏化课程、街舞表演、花样绳操、活力韵律操……4月4日,长清区“泉引桥”小幼衔接成果展示活动在长清区石麟小学水鸣街校区举行。现场,一年级“小水滴”们以班级为单位,进行社团成果展示,伴随着孩子们活力四射的表演,一副“泉引桥”工程“水鸣特色”画轴正徐徐展开。

  拉伸衔接长度,让成长流淌在“一年四阶”里

  从懵懂无知到自信大方,孩子们的变化不只体现在舞台。在学校“水文化”的浸润下,“小水滴”们通过一日常规、入学课程、提升活动、兴趣培养、习惯养成等完成幼小角色身份的转变。

  实现美丽的“蜕变”绝非一日之功。得益于长清区教育和体育局对“泉引桥”工程的科学引领,石麟小学水鸣街校区“因地制宜”,拉伸“长度”,开展“一年四阶”——衔接准备、相向共育、适应过渡、见证成长——全过程衔接活动。

  学校规划1至6月作为小幼衔接准备阶段,与幼儿园的“互研互访、双向衔接”便成为这一阶段的重点工作。长清区石麟教育集团理事长、石麟小学校长、党总支书记杜建青介绍,学校与区第三实验幼儿园开展联合教研,针对即将幼儿园毕业的孩子们学校适应、学习态度习惯、生活自理习惯、同伴交往能力、规则遵守意识、家校合作等问题进行深入探讨研究。

  7月份是相向共育阶段。在这一阶段,“预备役”“小水滴”们将通过“小水滴入学记”等新生入学体验课程,初步建立起了对校园的认同感与归属感。

  8月份是“小水滴”迈向新阶段的前一步,也是小幼衔接的“空窗期”。杜建青介绍,8月份将会对新一年级入学后适应产生重要影响,学校梳理出幼儿迈入小学大门的变化,构建游戏化、亲子营、实践性、趣味性于一体的课程群。“通过微信公众号、致家长一封信、电话沟通等形式,指导家长帮助学生在寓教于乐中减缓入学压力,对学校充满期待与向往。”

  9月开学季是整个“泉引桥”工程的关键阶段。开学第一周为“启蒙周”,学校系统设计语文、数学、音乐、体育、美术等各学科衔接启蒙课,充分发挥学科融合优势,帮助学生们实现从幼儿生活向小学生活过渡并逐步适应学校生活、同学交往、学习方式转变的软着陆。

  “入学第一个月是习惯养成教育的黄金时期,”杜建青介绍,学校以一日常规为突破口,聚焦好习惯“十场景”制定一日常规细则,落实上好学、站好队、上好课等养成教育目标,实现学生精神面貌、言行举止、习惯养成等各方面的变化。

  “水鸣”特色,“多面体”课程让孩子身心平稳过渡

  “一年级前,我特别焦虑,唯恐孩子输在起跑线上,所以期望值就特别高,就更加焦虑。”石麟小学水鸣街校区一年级学生赵梓麟在现场分享道,学校在衔接准备阶段为家长们开展线上答疑,开展家长课程的推送,“一定程度上缓解了我们的焦虑。”

  发放入学护照、推荐小幼过渡绘本、制定《小学生一日常规》等常规细则……为了让“小水滴”们轻松走进校园、享受多彩的学习生活,设计入学适应性课程势在必行。

  “通过陪学生们‘探秘校园’,消除他们初入学的陌生感。教师们则利用每周三下午放学时间进行集体备课,设计轻松、适应性强的教学活动,让孩子们循序渐进地体验到学习的快乐,逐步进入小学学习状态。”学校教师牟文静介绍,各学科坚持做好零起点教学,通过放慢教学进度、调整教学节奏、优化课堂时间和精简学习内容,让学习更加生动有趣。

  课堂之外,“小水滴”们还能在“学科+”素养课程中获得成长和进步。学校教师周晓冉告诉记者,为引导学生人人都有一项爱好,培养学生人人都有一技之长,学校根据一年级学生特点,组织教师从基础拓展类、素质提升类两大方面进行设计,涵盖德智体美劳五大领域,共设计了32项“生?鸣”社团课程。“在日有所诵、日有所算、周有所拓、月有所用、月有所唱的原则下,手势舞、课桌舞、绳舞飞扬等课程都能丰富孩子们的多彩校园生活。”(记者 纪富冉)

编辑:冯子莹   值班主任:田艳敏

资讯排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