济南市燕柳小学创设“博物历下”德育实践活动,以街巷作纸博物为笔

2025-06-25 09:37:40

来源: 舜网-济南日报

责任编辑:高原

  在济南市历下区的老街巷中,一群身着校服、手持研学手册的小学生正专注地记录着芙蓉街青砖黛瓦的建筑细节;在山东博物馆的展厅里,他们围绕龙山黑陶展开热烈讨论;在解放阁的巍峨城墙下,他们用画笔描绘心中的英雄故事……这是济南市燕柳小学“博物历下”德育实践活动的生动场景。

  燕柳小学以“阳光教育”为底色,深耕“小主人”德育品牌十余年,构建起具有时代温度的育人体系。学校立足历下区丰厚的文化资源,创新推出“博物历下”主题实践活动,通过“寻访·博览”“探究·解码”“创想·焕新”“代言·传播” 4大行动,引导学生在行走中感知城市文脉,在探究中解码历史智慧,在创想中激活文化基因,让“知历下、爱历下、建历下”的种子深植童心。

  寻访·博览

  行走课堂触摸城市记忆

  “原来老舍先生笔下的济南冬天,就藏在曲水亭街的潺潺流水里!”二年级学生李子宜在研学笔记中写道。在“寻访历下”环节,燕柳小学依托历下区“古城、名士、泉水、红色”四大文化资源库,设计出“泉城寻踪”“名士足迹”“红色印记”“非遗探秘”4条主题线路,带领学生走进趵突泉、李清照纪念堂、解放阁、百花洲等文化地标,开展沉浸式研学。

  “我们不再是‘坐在教室里读济南’,而是‘走在街巷里品济南’。”校长李红介绍,学校绘制了“历下文化地图”,学生以“小主人”身份担任“城市导览员”,通过实地观察、访谈居民、收集老照片等方式,挖掘街巷背后的故事。在芙蓉街,学生们对比古今商业形态的变迁;在宽厚里,他们记录鲁菜技艺的传承;在曲水亭街,他们聆听老住户讲述“家家泉水,户户垂杨”的往昔……“这种‘看得见、摸得着’的学习方式,让文化变得可感可亲。”二年级(六)班学生朱世瑞的妈妈感慨道。

  探究·解码

  小课题撬动大智慧

  如果说“寻访”是打开文化之门的钥匙,那么“探究”则是深入理解历下的密码。学校将“博物历下”与学科教学深度融合,引导学生围绕文化现象开展项目式学习。

  在“泉水生态保护”课题中,科学教师带领学生检测趵突泉、黑虎泉的水质,对比历史数据,分析保泉措施的科学性;在“历下古建筑”研究中,数学小组测量府学文庙的斗拱比例,发现传统建筑中的几何之美;语文组则通过对比老舍、沈从文笔下的济南,探讨文学与城市精神的关系。“我们甚至用实验还原了‘佛山倒影’的光学原理!”四年级(六)班“科技小达人”马雪阳自豪地展示了团队作品。

  值得一提的是,在历下区燕子山路35号的济南水务集团供水史馆,学生们经历了一次颠覆性的节水认知。“济南虽以泉水闻名,但受自然气候影响,区域内河流多为季节性河流,多数时间干涸无水,这座因泉而兴的城市,实则是资源性缺水城市……”工作人员的讲解让学生们深感意外。

  回到校内,一场跨学科项目化学习随即展开。数学课堂上,学生们以“家庭用水量”为切入点,通过公式换算发现:人均每月3.5立方米的用水量,相当于6364瓶550毫升矿泉水。随着计算范围扩大到班级、全校,得出惊人数据—全校师生家庭月用水量近7000立方米,相当于30多间教室的容积。这样具象化的对比,让节水意识深深扎根在每个学生心中。

  为了更直观地感受水资源的珍贵,学校创设“假如一天只有两瓶水”的情境体验。学生们化身“节水设计师”,将科学课上所学的过滤原理与生活经验结合,设计出雨水收集装置、循环用水系统等创意方案。“这场打破传统说教的研学实践,让学生们在真实情境中完成了从认知冲击到行动自觉的转变。”学校办公室主任张凌丽说。

  创想·焕新

  童心赋能城市更新

  如何让千年古城焕发青春活力?燕柳小学的学生们用天马行空的创意给出了答案。在“创想历下”环节,学校联系历下区环境科普教育基地,与学生们共同开启了一场绿色思辨之旅。

  通过全息投影,声光电互动装置将看不见的污染具象化,学生们直观看到工业废气如何形成雾霾。在VR体验区,学生们戴上设备,仿佛置身于受污染的河流旁、被垃圾覆盖的山林中,强烈的视觉冲击让他们深刻认识到环境问题的严峻性。通过互动游戏,学生们还掌握了大气污染、水污染、土壤污染的成因与防治方法。

  在古建筑探究中,学生们了解到古建筑平移技术这一神奇的现代工艺,通过采访工程师、查阅资料,获悉此技术已成功应用于城市老旧街区改造和濒危古建筑保护。为深入理解其原理,师生们利用木块、绳索、滑轮等材料搭建微缩模型,成功模拟出古建筑平稳移位的过程。学生们还撰写了详细的调研报告,针对古建筑保护中存在的问题提出了自己的见解和建议,为老城区的保护与发展贡献了自己的智慧。

  儿童节举办的全校性“淘宝节”,将学生们的环保创意落地。“我们不是简单的售卖,而是鼓励大家将闲置物品带到校园进行交换,实现物品的循环利用,让每一件闲置物品都能发挥更大价值,让绿色生活方式在‘时代小主人’的心中生根发芽。”大队辅导员徐红说。

  代言·传播

  “小主人”发出历下强音

  博物馆小讲解员、图书馆管理员、红领巾广播站开设“历下故事会”栏目……在“代言历下”行动中,燕柳学子化身“历下文化传播小先锋”,通过短视频、绘本、公益讲解等形式,让历下之美走向更广阔的舞台。

  校外,学生们穿梭于济南各大展馆,用清脆稚嫩却饱含热情的声音,向参观者讲述历下千年历史脉络、名人轶事与特色民俗;校内,红领巾广播站创新开设“历下故事会”,学生们围坐在话筒前,将历下街巷里的传奇故事、老济南府的烟火记忆娓娓道来。“小手拉大手”活动也同步开展,在学生们的带动下,家长也参与到探寻历下文化行动中,增进了亲子间的情感共鸣;创编《家住济南府》校园剧,把历下区的市井风情、人文底蕴融入剧情,生动还原老济南府的生活画卷。“这种交流让文化有了温度。”德育副校长潘玲表示。

  多年来,燕柳小学将德育根植于地域文化土壤中,让“小主人”精神与城市发展同频共振,为新时代思政教育提供了鲜活样本。据悉,该校“小主人”德育实践曾两次获教育部嘉奖。

  “教育的本质是唤醒。当学生们真正走进城市肌理,他们便从文化的旁观者成长为传承者、创造者。”李红说,据不完全统计,“博物历下”活动开展以来,带动了2000多个家庭参与城市探索。

  站在解放阁远眺,泉城广场的泉标在阳光下熠熠生辉。燕柳小学的学生们正用脚步丈量历史,用童心连接未来——在这座千年古城的复兴画卷上,新时代“城市小主人”的笔触已清晰可见。

作者:济南日报·爱济南记者:张磊   编辑:高原   值班主任:颜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