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AI成为考试“利器”,各国高校如何接招?

2024-03-06 11:06:30

来源: 羊城晚报

责任编辑:孙亚迪

  从ChatGPT横空出世到Sora惊艳亮相,在生成式人工智能 (AI)的浪潮下,全球高等教育领域迎来了前所未有的机遇与挑战。与此同时,利用AI作弊的现象也引起全球范围的关注。面对人工智能技术的全方位渗透,各高校将如何守护学术诚信的殿堂?

  AI助学引争议:多国高校遭遇冲击

  过去一年,英国各大高校纷纷卷入了空前的“作弊风波”。

  据英国大学和学院招生服务中心(UCAS)统计,2023年,存在抄袭的个人陈述达到7300份,这个数字比ChatGPT尚未问世的2021年增加了105%。

  除了申请文书,AI技术在作业、测试等方面的滥用也引起关注。

  在线课程供应商Study.com向1000名18岁以上的美国学生发起一项调查,超过89%的学生在做家庭作业时使用过ChatGPT,48%的学生承认用它完成家庭测试或测验,53%的学生让它写论文,22%的学生用它生成论文大纲。

  随着作弊现象的增多,在高校使用AI的现象引发热议。为了应对AI作弊问题,各国高校采用了不同的策略。

  据悉,截至去年7月,超过40%的英国大学调查了学生使用人工智能作弊的情况,至少有来自48所院校的377名学生因使用人工智能聊天机器人而受到追查。

  在美国,乔治华盛顿大学、罗格斯大学、阿巴拉契亚州立大学等校的教授们淘汰了部分家庭作业,更多地采用课堂作业、手写论文、小组作业和口试等评估方式。得克萨斯大学奥斯汀分校人文学科主席弗雷德里克·路易斯·阿尔达马(Frederick Luis Aldama)表示,为了防止作弊,他刻意挑选对ChatGPT来说更加“陌生”的文本进行教学,比如选择威廉·莎士比亚的早期十四行诗而不是《仲夏夜之梦》。

  近期,美国莱斯大学发布修正案,禁止学生在未正确引用的情况下使用人工智能软件。学校强调,用AI生成的内容冒充原创成果的行为被视为抄袭,将由有关部门进行裁决。此外,教学人员有权禁止学生在课堂上使用人工智能程序。

  自2023年9月起,中国香港大学解除此前对学生使用生成式人工智能的禁令,并为师生免费提供Microsoft OpenAI和Dall-E等应用程序。然而,学生每月向AI提出的指令不能超过20个。

  与许多教育工作者的警觉相反,斯坦福大学的研究人员认为,对AI助长作弊的担忧没有必要。研究负责人丹尼斯·波普(Denise Pope)表示,早在ChatGPT出现之前,学生“在上个月至少参与了一次作弊行为”的比例已达60%至70%,在2023年的调查中,这一比例保持不变甚至略有下降。

  暗藏风险的灰色地带:使用AI是一场“豪赌”

  对不少高校师生来说,AI工具并不陌生,但使用AI的边界却始终是个“谜”。

  就读于美国威斯康星大学麦迪逊分校的小E向记者透露,在作业或论文中使用AI程序“确实有赌的成分”:“要是被检测为作弊,轻则0分处置,重则上学术法庭。”她说:“能不能用AI、怎么用AI完全取决于授课老师,不同老师对人工智能的态度不同。比如,一些负责语言、写作课的老师在课堂大纲中明令禁止学生使用AI。还有一些老师挺支持用AI的,他们通常建议学生使用AI翻译、润色、扩展思维,但不希望学生过度依赖AI生成的内容。对于学生来说,使用AI的规则还存在很多模糊地带。”

  小E的担忧并非个例。在瑞典,查尔姆斯理工大学调查发现,大多数学生对AI持积极态度,但由于不知道怎样算作弊,许多人在使用AI时感到焦虑。近期,毕马威(KPMG)的调查显示,在18岁以上的加拿大学生中,超过一半人正在使用人工智能协助自己完成学业,近九成人认为生成式人工智能提高了他们的学业质量。虽然AI技术的受益者不占少数,60%受访者认为这种做法构成作弊。毕马威相关负责人C.J.James表示:“这些工具的日益普及给教育工作者和教育机构带来了很大的压力,这要求他们快速加以引导和规范。但问题在于,如何划定作弊的边界。”

  除了制度的不确定性,检测作弊的机制也遭到学生的质疑。

  2023年春季学期,加利福尼亚大学戴维斯分校的毕业生威廉·夸特曼(William Quartermann)被指控使用ChatGPT作弊。对此,夸特曼展示了自己在谷歌文档的编辑历史,并且对学校所用的检测软件GPTZero提出质疑——这个软件将马丁·路德·金的演讲《我有一个梦想》标记为人工智能的作品。由此,夸特曼证明了自己的“清白”。

  随后,该校学生支持和司法事务办公室的主任史黛西·范德·维尔德(Stacy Vander Velde)表示,滥用人工智能对所有大学来说都是一个充满变化的挑战,“要掌控局面非常困难。”她说,“我们正在开发新版本的人工智能检测工具,与此同时,ChatGPT也在向新版本发展。”她还表示,除了其办公室常用的软件Turnitin,教师可以选用其他软件,然而这些工具在实际检测中都存在误判的情况,只能提供一定的参考价值。

  与人工智能同行:如何用好这把“双刃剑”

  全国青联海外学人华侨界别委员,巴黎第二大学外国语言文学院、信息及数字化学院客座教授卢宇认为,面对人工智能这把“双刃剑”,高校应采取积极探索与严格规范并重的态度。

  卢宇表示,判断使用AI是否构成作弊,要看它是否促进了学生的自我学习与思考能力的发展,以及是否保持了作业和考试的公正性。他说:“使用AI辅助学习,如提高语言学习效率、辅助作业研究,查找搜索资料素材等,在不抄袭、不替代个人思考的前提下,是可以被接受的。教育者应向学生明确传达这一界限,并引导他们正确地使用AI工具。”

  随着AI技术的进步,利用AI作弊的方法将越来越“隐蔽”。对此,高校应积极探索“用AI对抗AI”的策略,例如,开发高级检测软件来识别AI生成的文本和作业。同时,学校要加强对学术不端行为的惩罚措施,为学术诚信和教育公平保驾护航。

  除了打击作弊,AI技术的渗透对学校的评估和培养也有新的要求。在卢宇看来,教育系统应转变重心,更加注重评价学生的思维过程和创新能力,而非单一的结果输出:“高校可以开展翻转课堂、口头答辩、实践项目和团队合作任务,评估学生的综合能力,从而降低使用AI作弊的可能性和吸引力。”

  AI带来的机遇同样不可忽视。卢宇强调:“高校应探索使用AI进行学生招生和选拔的新方法,利用AI分析申请材料中和本校办学宗旨最匹配的内容,如创造力和问题解决能力,以便快速筛选出合适的候选人,并帮助他们在个人职业规划和学术研究中取得更多成就。”此外,他表示,学校可以充分发挥AI辅助教学的作用,利用AI为学生提供定制化的学习资源和指导方案,创新教学方法及内容,为学生提供更加个性化和高效的学习体验。

  对于生活在AI浪潮中的学生来说,如何让AI成为自己的“良师益友”也是一项不可或缺的技能。卢宇建议:“学生要合理利用AI工具辅助学习,如使用语言学习应用、在线练习等,提高学习效率和质量。但同时要保持自我思考和批判性分析的能力,利用AI优化而非取代个人努力的成果。”

  “作为教育工作者,我们需要不断适应技术的变革,引导学生正确理解和使用AI,促进其在教育公平与学术诚信框架内的健康发展。”卢宇说。

编辑:孙亚迪   值班主任:刘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