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生秒救卡喉弟弟 急救教育融入生活

2023-11-29 16:04:44

来源: 北京晚报

责任编辑:李欢

  新闻内存

  北京已有35所急救教育试点校

  2021年,教育部组织首批150所学校参与全国学校急救教育试点工作。北京共有5所院校入选,分别是:北京理工大学、中国科学院大学、北京科技大学、北京劳动保障职业学院和北京市商业学校。

  教育部近日公布了第二批全国急救教育试点学校名单,北京30所学校入选,包括北京大学、清华大学、北京师范大学附属实验中学、海淀区教科院台头未来实验小学等,覆盖高校、职校和中小学校。

  身体前倾、双臂环抱、握拳用虎口击打上腹部……不到一分钟,小学五年级学生谢韵昕就用“海姆立克急救法”让弟弟顺利吐出了卡在喉咙里的糖果,这一切得益于她在学校急救课堂上学到的知识。近日,教育部公布了第二批全国急救教育试点学校名单,北京有30所学校入选。在北京的大中小学及幼儿园里,更多人意识到了急救教育这堂“救命课”的重要性和必要性。

  台头小学 念着顺口溜就把急救知识学了

  “绷带卷手中拿,卷在上边在下。环形两圈在起点,加压止血靠敷料。环形两圈到终点……”在海淀区教科院台头未来实验小学的一堂急救课上,学校红十字社团的“小红豆”志愿者两两一组,边念顺口溜边做示范。

  随后,在社团辅导老师潘森的指导下,学生们按照口诀提示,学习了受伤包扎、心肺复苏等基本急救技能。

  这已经是学校开展“小红豆教急救”活动的第6年。副校长王燕介绍,针对小学生认知规律,学校创新设计了“小带小”的急救教育方式,学生通过打快板、念口诀等生动的形式,再配合教师的专业指导,将急救教育的种子播撒进更多孩子的心里。

  “我们发现,相比于枯燥的知识讲授,孩子们更喜欢读顺口溜,这也能帮他们快速有效地掌握急救技能。”王燕说,学校已有3名教师获得“红十字会救护师资证”,每学年培养约50名“小红豆”,全校近500名学生都已接受急救教育,“我们开展急救教育,并不是鼓励低年级的学生去救火救人,而是希望他们熟悉基本急救知识,提升应急救护意识。”

  化大附中小学部 利用课后服务时间学急救

  “有同学被食物‘噎’住了!快想办法。”在北京化工大学附属中学小学部(小关校区)课后服务时间里,北京劳动保障职业学院护理专业2022级学生彭烨当起了“急救老师”。

  “面向小学生开展急救教育,要调动起孩子们的积极性。我特意打造了一个小剧场,来唤起学生的好奇心。”在培训小学生时,彭烨和同学们特别注意使用孩子们听得懂的语言。

  “近年来,我们持续组织师生走进包括小学在内的多个场所,开展急救教育培训。”北京劳动保障职业学院副院长于冠华说,学校护理专业的师资均来自于医院护理一线,拥有丰富的临床工作经验;老师们也都具有专业认证的急救培训证书。“我们在护理专业选拔出理论知识扎实、实操技能优秀的学生,和专业老师共同组成志愿服务队,送教送培,开展急救教育。”

  作为北京唯一一家入选的首批学校急救教育省域培训基地,北京劳动保障职业学院也在考虑将包括急救护理实训室在内的专业设备面向中小学等社会单位开放。于冠华介绍,目前,学校的实训室配备有满足婴幼儿和成年人训练的心肺复苏模拟人、气道梗阻训练模型、模拟AED(自动体外模拟除颤仪)、紧急伤口套装、模拟烧创伤口套装等专业设备。专业团队打造的急救教育课程——《应急救助技术》也有望在线上平台面向社会开放。“我们尽可能将本校的急救资源与社会尤其是中小学共享,为提升整个社会的急救素养贡献力量。”

  春江幼儿园 急救教育融入孩子日常生活

  在东城区春江幼儿园,急救教育融入了幼儿在园的一日生活里。“急救教育的重点是引导孩子树立安全健康的意识。”春江幼儿园业务副园长恒迪举例,运动安全、交通安全、饮食安全都是幼儿园的教育重点。“我们会开展防震、防灾、防火演练,班级会通过观看动画片、进行角色扮演等丰富的活动形式,引导孩子们了解基本的安全健康知识。”

  教育部在《第二批全国学校急救教育试点工作指南》中明确了不同学段急救教育的内容和目标:

  学前阶段,引导幼儿了解简单急救常识,树立安全健康意识;

  义务教育阶段,使学生熟悉基本急救知识,提升生命安全和应急救护意识;

  高中教育阶段,使学生掌握应急救护知识与技能,提高自我保护意识和自救互救能力;

  高等教育阶段,面向师生普及应急救护、防灾避险知识与技能。

  成效显

  学生“急救师”频现

  “我们的孩子尤其是大班孩子,都知道如何拨打求救电话,知道求救时要如何组织语言。”春江幼儿园园长倪彦鹏说。

  得益于学校的急救教育,救命瞬间在更多地方上演。

  身体前倾、双臂环抱、握拳用虎口用力击打上腹部……用时不到一分钟,台头小学五年级学生谢韵昕就用专业动作,帮助弟弟顺利吐出了卡在喉咙里的糖果。“发现弟弟说不出话时,我第一时间回想起老师教的急救方法。”谢韵昕说,在学校的急救课上,她恰好学过“海姆立克急救法”,还反复在假人身上进行过训练,“这件事也让我意识到,认真学习急救知识,关键时刻能救命,这很重要。”

  “学生的急救素养显著提升。”于冠华也有同感。2022年,北京劳动保障职业学院护理专业学生李昂在街头成功地帮助一名倒地男子脱险,当时李昂已经在学校学习了两周的急救护理技术。国际关系学院的足球场也曾发生过惊险一幕。一名正在参加足球赛的男生突然倒地,出现呼吸衰弱、心脏骤停等症状。关键时刻,现场观赛的两名大四学生迅速上前急救。施救学生覃贝尔和同学配合对倒地男生进行了心肺复苏,一个做胸外按压,一个做人工呼吸。另一名观赛的学生从足球场旁的红十字应急救护一体机中取出自动体外除颤器,对倒地学生除颤,直到他恢复意识。

  马上访

  让孩子从“会救”到“能救”“敢救”

  有人手握急救证,遇到突发状况却不敢出手。如何让学生从“会救”到“能救”“敢救”呢?北京劳动保障职业学院护理专业副教授翟颖莉是教育部认定的首批学校急救教育专家,她认为,只有急救技能成为人的“条件反射”,才会让人有出手相救的底气和勇气。要做到这一点,学校、社会要为学生创造更多的练习和实践机会,“学习急救技能不是一锤子买卖,要有持续性。”

  此外,社会也要营造对施救者有利的舆论环境。“比如,要让更多的人知道,正确的施救是受法律保护的,因为《民法典》规定,‘因自愿实施紧急救助行为造成受助人损害的,救助人不承担民事责任’。”

  家长李先生认为,青少年的急救教育还需要家校共同发力。作为孩子的第一任老师,家长不应该在孩子“自我救护”这堂课上缺席。学校也应该适时做出改变,在心肺复苏、防火演练等常规急救教育的基础上,增加适合青少年这一年龄段的培训,比如烫伤、划伤救护,以及心理压力疏导等,让培训内容更贴近孩子的生活学习所需。

作者:牛伟坤 何蕊 文 吴薇   编辑:李欢   值班主任:李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