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课标”下的劳动课怎么上?来看历下各学校怎么做

2022-09-28 15:22:30

来源: 教育事业中心

责任编辑:冯子莹

  今秋开学,《义务教育劳动课程标准(2022年版)》正式实施,劳动课从“综合实践活动”课中独立出来,升级为义务教育阶段必修课。

  义务教育课程方案指出,劳动课程平均每周不少于一课时,用于活动策划、技能指导、练习实践、总结交流等。那么,劳动课到底教什么,怎么上呢?下面让我们一起走进历下区,看看他们的劳动课都是怎么上的吧。

  强化素养导向,凝聚价值共识

  课程体系更综合、更开放、更有针对性

  劳动课程是实施劳动教育的重要途径,《义务教育劳动课程标准(2022年版)》强化课程育人导向,优化课程内容,基于核心素养发展要求,设定课程内容,增强内容与育人目标的联系,体现了正确价值观、必备品格和关键能力的培养。济南市历下实验小学根据三大劳动类型,学校构建了以实践为主线的课程框架,形成“课堂教学+实践基地+劳动服务日”的教学模式。学校建立了田园劳动实践基地和阳台种植试验田组织学生进行田园教学的生产劳动实践;济南市智远小学积极构建“以劳育人”理念下的家校共育劳动素养体系,分别从劳动素养的目标指向、内容统整、实施方式、基地建设和素养评价五个板块进行研究。以任务群为基本单元,提炼适合小学生的快乐劳动“36技+”,并通过开展十大劳动主题系列课程;济南市汇波小学在“和合尚劳,‘汇’享成长”劳动教育理念引领下,聚焦核心素养,打造了“和合万物生”劳动体验区,开展了以学生自主确立代表节气的植物和文化符号为内容的“万物生”二十四节气主题课程……

“新课标”下的劳动课怎么上?来看历下各学校怎么做“新课标”下的劳动课怎么上?来看历下各学校怎么做

  济南市燕柳小学组织开展了劳动三十六计劳动项目化活动课程,学生学习、研究中国传统劳动特点,进行劳动方式、方法的对比与探索,师生在技艺传承、方法学习、动手实践、出力劳动中,营造劳动光荣、技能宝贵的时代风尚,弘扬劳模精神、劳动精神和工匠精神;济南市青龙街小学以“实践性教学”理念为载体,秉承以劳树德、以劳启智、以劳健体、以劳育美、以劳创新的理念,构建“我劳动·我快乐·我成长”学校劳动教育课程。学校每班每周安排了一节劳动课,每班每月进行一次校园或社会实践劳动;济南市大明湖小学秉承学校“尊重儿童天性,培养健全人格”的办学理念,坚持“立德树人”导向,整合校内外劳动教育资源,紧扣学生主体意识和学校传统文化办学特色,进行了小学“养正育能”劳动教育课程的建设与实践;济南市棋盘街小学在自主开发的“小蜜蜂”劳动教育课程基础上,以丰富开放的劳动项目为载体,依据不同年段学生的认知规律、具体学情,将劳动教育核心目标进一步细化,不断培养学生学会自理自力、自立自强、自律自主、自我管理、乐于劳动的意识与能力。

  坚持育人导向,丰富教学设计

  打造“多样化”课堂新样态

  义务教育劳动课程以培养学生的核心素养为导向,围绕日常生活劳动、生产劳动和服务性劳动,以任务群为单元,一共设置10个任务群,各学校根据学生经验基础和发展需要,聚焦具体任务群内容要求、素养表现和活动建议设计丰富多样的劳动教学设计,呈现多样化的新课堂样态。

“新课标”下的劳动课怎么上?来看历下各学校怎么做“新课标”下的劳动课怎么上?来看历下各学校怎么做

  济南市历下区龙鼎实验学校遵循《劳动课程标准》要求,以培养学生核心素养为导向。劳动教育课从“劳动感知—劳动探究—劳动实践—劳动体认”四个基本教学环节展开,从课程的方方面面从而树立学生的劳动意识,通过具体的劳动探究与实践,培养学生的劳动精神;济南市甸柳第一小学成立骨干教师、青年教师共同组成的劳动教研团队,深入研读课标,学校制定了每个学期的劳动学习内容和要求。学校除了每周一节的课堂劳动课教学之外,还在每个小长假,实施劳动学习实践活动,指导学生进行劳动实践,提升劳动能力;济南市景山小学倡导教师们 从“课本”到“生活”,从 “认知”到“实践”,在劳动课堂与劳动实践中发展学生能力,促进身心成长。教师引导学生制定了劳动清单,开展了“景小美的一平方米”主题活动,建立规则意识,弘扬劳动精神。高年级学生深入学校劳动基地——耘景园,除草、浇水、施肥、搭架,让学生动手实践、出力流汗,接受锻炼、磨炼意志,培养学生正确劳动价值观和良好劳动品质……

“新课标”下的劳动课怎么上?来看历下各学校怎么做“新课标”下的劳动课怎么上?来看历下各学校怎么做

  山东省实验小学学校积极统筹学校、家庭、社会三方面资源,努力构建“学校主阵地、课堂主渠道、社会主背景、教师主力军”的劳动教育教学框架;历下区熙华小学从学校实际情况出发,开设了劳动技能课程,每个年级都有适合的劳动课程内容,“劳动+家庭”,提升生活技能,“劳动+非遗”致力项目传承,“劳动+主题化实践”感知劳动乐趣,给孩子们提供了不一样的劳动体验;济南市十亩园小学重视学生劳动品质的培养,在“微领域”中努力建设适合学生劳动实践与体验的教育空间。开辟了“红领巾种植园”,又因地制宜开展了“劳动·家·印记”“走进社区”“我是小导游”等形式多样的特色劳动课程;济南市历下区燕山小学以培养学生核心素养为导向,围绕日常生活劳动、生产劳动、服务性劳动分年级设定劳动教育内容,课程设计有梯度,项目设计重情境,如结合暑假项目化活动,制作围裙和收纳布袋等,并配以扎染的传统工艺进行设计,让学生感受了传统工艺传承的人文价值和工匠精神。济南市东方双语实验学校开展了系列主题活动,比如中秋时在教室里体验“冰皮月饼手工制作”。

  依托校内实践基地,加强学科实践

  培育懂劳动、会劳动、爱劳动的时代新人

  《义务教育劳动课程标准(2022年版)》指出,劳动课程资源是实施劳动课程的必要条件,学校场地、设施及环境是劳动课程实施最基础的资源。劳动课程强调学生直接体验和亲身参与,注重动手实践、手脑并用,知行合一、学创融通,倡导“做中学”“学中做”,引导学生亲历情境、亲手操作、亲身体验,让学生动手实践、出力流汗,接受锻炼、磨炼意志,培养学生正确的劳动价值观和良好的劳动品质。学校劳动基地的建设为学生提供了实践的机会,让其更能和其他伙伴一起享受劳动幸福。

“新课标”下的劳动课怎么上?来看历下各学校怎么做“新课标”下的劳动课怎么上?来看历下各学校怎么做

  济南市盛福实验小学以“劳动创造美好生活”为宗旨,研发劳动校本课程,在拓宽课程资源中为学生搭建多元实践机会与成长舞台。学校把900平方米的红领巾种植园,作为实施劳动教育的核心阵地,构建“校园+田园+家园+社园”四位一体的劳动教育场域的组合与联动;济南市历下区盛景小学以“乐耕校本课程”为依托,劳动课上学生以直观的形式学习如何制作并正确使用常用的劳动工具,紧紧围绕“绿色创新”理念,巧妙利用废旧材料制作采摘工具;济南市历下区盛和小学开辟了900多平方米的种养殖基地,每个班级都承担了种粮食、种菜、养鸡养兔子的任务,课余和延时天天喂养小动物,周周种蔬菜粮食,“背着饲料来上学,带着欢乐返回家”成了新学期盛和学子的快乐成长姿态;山东省济南砚泉学校的种植园正是同学们增长劳动技能的基地。金秋九月,校园种植园一派生机勃勃的景象,五年级级部全体学生走进种植园,认识五谷,感受丰收的喜悦。

“新课标”下的劳动课怎么上?来看历下各学校怎么做“新课标”下的劳动课怎么上?来看历下各学校怎么做

  劳动教育的回归,并不只是让学生们吃点苦、出点汗那么简单。它的方式在劳动,重点在教育。劳动教育要做的,是在各种劳动中学习,引导学生崇尚劳动、尊重劳动,成为懂劳动、会劳动、爱劳动的时代新人。相信这门新增的必修课,能让孩子们在泥土里学会耕耘,在烟火气中体味生活,在指尖上打开大千世界,亲手创造色彩斑斓的人生。(记者 范开云)

资讯排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