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日重阳!这些习俗、诗词,讲给孩子听→
农历九月初九
我们迎来重阳节
在中国传统文化中
“九”为阳数(奇数)之“极”九月初九,两“九”相重月、日均属最大阳数所以叫“重阳”或“重九”

图片来源 | 视觉中国
登高是重阳节的传统习俗唐代诗人王维曾写下“遥知兄弟登高处,遍插茱萸少一人”成为流传千古的名句
魏晋时期
重阳节赏菊、饮菊花酒已成为时尚唐宋两代重阳成为正式的民间节日
“九九重阳”寓意吉祥
自古以来,民间便有
重阳秋游、赏菊等习俗
后来,重阳节又增添了
敬老、尊老的美意
重阳习俗

登高
重阳登高也与古人的祭祖活动密不可分。古时耕地资源少,通常墓地会选在山上,所以祭祖一般要登高。
金秋时节,天高气爽,这个季节登高远望可以心旷神怡,达到健身祛病的目的。
祭祖
重阳节是中国传统祭祖节日之一,很多人会在这一天祭扫祖墓。
敬老
重阳节,人们要表达对老人的孝敬,倡导全社会树立尊老、敬老、爱老、助老的风气。
2006年5月20日,重阳节被国务院列入首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
晒秋
重阳节是最好的赏秋时期,中国南方还有些山区村落保留了“晒秋”特色。
“晒秋”是一种典型的农俗现象,在山区的村民,由于地势复杂,村庄平地极少,只好利用房前屋后及自家窗台屋顶架晒、挂晒农作物。

赏菊
重阳节前后,菊花盛开,民间把农历九月称为“菊月”。除了佩戴茱萸,人们也有头戴菊花的。
佩茱萸
茱萸香味浓,有驱虫去湿、逐风邪的作用,并能消积食、治寒热。在重阳节,人们喜欢佩茱萸以辟邪求吉。
重阳美食

图片来源 | 视觉中国
饮菊花酒
古时菊花酒,是头年重阳节时专为第二年重阳节酿的。九月九日这天,采下初开的菊花和一点青翠的枝叶,掺和在准备酿酒的粮食中,然后一并用来酿酒,至第二年九月九日饮用。
吃重阳糕
重阳糕又称花糕、菊糕、五色糕。九月九日天明时,以片糕搭儿女头额,祝愿子女百事俱高。
吃羊肉面
重阳节要吃羊肉面,“羊”与“阳”谐音,应重阳之典。面要吃白面,“白”是“百”字去掉顶上的“一”,有一百减一为九十九的寓意,以应“九九”之典。
重阳诗词

《九月九日忆山东兄弟》
唐·王维
独在异乡为异客,每逢佳节倍思亲。
遥知兄弟登高处,遍插茱萸少一人。
《九月十日即事》
唐·李白
昨日登高罢,今朝更举觞。
菊花何太苦,遭此两重阳。
《蜀中九日》
唐·王勃
九月九日望乡台,他席他乡送客杯。
人情已厌南中苦,鸿雁那从北地来。
《醉花阴》
宋·李清照
薄雾浓云愁永昼,瑞脑消金兽。佳节又重阳,玉枕纱厨,半夜凉初透。
东篱把酒黄昏后,有暗香盈袖。莫道不销魂,帘卷西风,人比黄花瘦。
重阳
充满了孝亲敬老的仪式感
感念长辈付出的同时
亦是提醒自己
珍惜生活中的深情可贵
祝福天下老人
健康幸福、如意安康
编辑:孟琳 值班主任:李昆壕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