法律思维课开课啦!五只法律小神兽走进山东师范大学附属小学三(8)中队
为增强学生法律意识,培养法律思维,10月16日下午,山东师范大学附属小学三(8)中队邀请山东师范大学法学院教师刘娜,带着五只法律小神兽走进了班级,为同学们带来了一堂精彩有趣的法律思维课。
“思维是什么?”刘老师提出的第一个问题,就引来了同学们的兴趣。
“思维是知识!”“思维是想问题!”“思维是思考!”孩子们的小脑袋快速转动着,孩子们热情高涨地互动,踊跃发言,纷纷举手回答问题。之后,刘老师又引导孩子们从语文、数学、美术等学科的不同角度来考虑,孩子们意识到不同的思维,看待问题会有不一样的见解,而法律思维就是从法律的视角来看待和思考问题。
在理解法律思维之后,刘老师又以讲故事的方式,带着大家走进了法律世界——梦之国。
首先,刘老师通过“能否砸坏别人家的水缸”这个问题为切入,让同学们懂得了权利思维。又向同学们发问“有没有人砸坏了水缸却受到表扬”,大家异口同声的说出了“司马光砸缸”的故事,并从这个故事里领悟到了法律讲求利益之间的权衡,懂得了故事中所蕴含的公正思维。
之后,刘老师又把大家带回到课堂开始时的图片,讲解了“追诉时效”的概念。“哦,原来追诉时效就是警察‘做题(破案)’的时间”,“警察办案要讲证据”,原本晦涩的法律概念在刘老师的讲授之下变得通俗易懂起来,孩子们不知不觉中就理解了规则思维和程序思维。
最后,刘老师让同学们观察了一张案件照片,就在大家都以为是自己所看到的那样时,刘老师又展示了案件的真实情况,孩子们纷纷表示“眼见不一定为实,遇到事情一定要多想一想,不要着急做判断”。在这样一张小小的照片之后,大家又懂得了法律思维中的理性思维。
法律思维课通过生动的案例和互动环节,使学生们在轻松愉快的氛围中掌握法律知识。孩子们时而皱眉沉思,时而哈哈大笑,时而热烈讨论,法律变得生动鲜活起来,法律思维得到了极大锻炼。这种思维提高了学生的分析能力和批判性思维,使他们能够更好地理解处理问题。
在课堂上,学生们不仅学到了很多法律知识,大家懂得了法字的由来,了解了中国法律象征物“獬豸”和中国司法鼻祖“皋陶”,孩子们纷纷表示以后也要做警察、做法官,把我们的国家建设的更加美好。
法律思维课对小学生的帮助是多方面的,不仅能够帮助他们树立正确的法律意识,增强自我保护能力,还能提升孩子们的社会正义感和责任感。
编辑:田艳敏 值班主任:田艳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