创生共生,市中区吴家小学以“脚手架”思维推动城郊学校高质量发展
“赶集啦!”近日,吴家小学的操场上鼓乐齐鸣、人头攒动,学校首届阳光大集开集了。市中区城郊学校全体校长参加了开集仪式,同时拉开了“品质课程、阳光成长——市中区城郊学校课程创生现场研 讨会吴家小学专场”的序幕。全体参会人员就如何以“脚手架”思维推动学校高质量发展这个主题展开了深入的研讨。会议由市中区教科室罗凯主持。
自2021年10月市中区教体局启动了城郊学校教育质量提升行动以来,吴家小学依托市中区教育局、教研室、教科室等多方力量,努力打造学校的品质课程。在这个过程中学校通过“精准发现问题、找到解决办法、形成管理模式”这样一个“脚手架”思维,努力冲破课程实施过程中的堵点,助力学生阳光成长。
阳光大集,为学生搭建多课程学习的“脚手架”
吴家小学所在地每逢农历初二、初七有个远近闻名的吴家集,为周边居民提供各类生活物资产品。学校“玉符河畔故乡情”校本课程中有一个“吴家集研究”专题。从最初带领同学们去集市上体验实践,到后来的学校开展以“跳蚤市场”或“图书义卖”的集市课程,学生们逐渐从课程的执行者,慢慢转化成了课程的参与者,课程目标越来越高。随着学校3.0品质课程的全面推进,最新版本“阳光大集”课程的深度开发,到课程具体实施的各个环节,均通过提供“脚手架”的方式,协助师生完成。
为实现学生社会情感能力的全方位提升,“阳光大集”课程设计了使用“阳光币”实际购物的体验,而阳光币从获得具体的准备到使用也有具体的措施流程。
比如在“阳光币”的印刷数量计算时,给学生提供了从“估算”到“调研”再到“论证”,最终得出印刷数量的脚手架。目的是通过指导学生在课程实施的过程中,运用“脚手架”的思维,让自己研究的过程形成闭环,从而达到最优化呈现。
再比如,阳光币的获得。学生可通过两个渠道获得阳光币:一是通过自己的劳动与表现自家长处赚得真币后,到学校“阳光银行”领取阳光币;二是可以使用在学校积极表现获得的“每周之星”直接兑换。为此,学校还通过征求学生意见,专门向家长推荐了“赚钱”的方式与标价。
其余课程内容具体实施的设计与研究,也均使用了“脚手架”的思维来落实。这其中有对各学科内容整合,如“书法体验”“静书吧”“文创书签”“竞技挑战”,也有学生动手实践的展示,如“二十四节气挂盘”“彩泥挂饰”“七彩灯笼”“手工剪纸”“变废品为宝”工艺品,还有学生彩虹农场收获成果的买卖、少数民族服饰及工艺品的展示,更有学生们日常赶集时最感兴趣的美食品尝、套圈体验、盲盒开奖等内容。从设计到准备,再到具体实施以及后面的评价提升,通过各类“脚手架”的辅助,让学生在参与课程的过程中体验真正的深度学习。更让参加本次现场会的领导和老师们看到了学生的学习,看到了他们的成长。
学生们在大集课程实施的过程中,又兼顾着各种不同的角色体验,从收银员,到接待员,再到市场监管人员、仓库保管员。很多孩子更是多角色体验,真正实现了社会情感学习能力中“自我管理”“做负责任的决定”“人际关系”和“社会意识”等内容的落实,更是学生实现真正的伙伴关系,真正合作学习的机会。
课程研讨,以“脚手架”思维促学校高效发展
本次现场会是市中区第三届品质教育学术节城郊质量提升行动的一个专场。
这次会议的主题是“品质课程阳光成长”,目的是倡导城郊学校建构更加有选择性、更有体验性的个性化的丰富的课程体系,以实现让城郊孩子在体验型的课程当中,去实现更加阳光和个性化的成长。
品质课程阳光成长——以“脚手架”思维推动学校高质量发展
校长朱永年做了以“品质课程阳光成长”为主题,以“脚手架”思维推动学校高质量发展为切入点的报告,分别从四个方面进行汇报。
首先,从家长学历情况、学生学习待提升点、教师年龄结构特点三个方面进行分析,明确了学校打造品质课程的着力点,即搭建“管理支持”“教师发展”“学生成长”“课程建设”和“家校共育”的脚手架,以全面提升学校办学水平。
然后,朱永年从专业的角度,结合学校实际情况,介绍了“脚手架”的思维模式,即精准发现问题,找到适当的解决问题的办法、形成流程化的闭环管理模式。
紧接着,朱永年介绍了吴家小学是如何搭建脚手架助力学校打造品质课程的。
最后,朱永年强调,未来,吴家小学将坚持使用“脚手架”思维打造品质课程,解决教师教学与学生学习中的堵点。打通品质提升的最后一公里。同时,借助脚手架思维,努力使每位教师成为脚手架的开发者,让每位学生成为脚手架的受益者,让学校成为脚手架创设和实施的百花园。
交流互动,让“脚手架”思维成为城郊学校提升的助力
汇报结束后,党家中学的米强校长、催马小学的刘正宗校长和东河小学的刘李校长分别结合自己学校的实际,介绍了使用“脚手架”思维解决实际问题的案例。同时表示在接下来学校的工作中,尝试更系统地使用这种方式,全面提升学校各方面工作。
罗凯最后为城郊学校提了四点要求:一定要突出学校优势,让学校长板继续加持;一定要突出学校课程的优化与提升;一定要突出理念的变革;一定要突出创新为王。希望这次会议为大家提供更多解决难题的行动模型,同时把这些行动模型分享到23所城郊学校,围绕同一问题,凝聚智慧,破解难题,提升城郊学校的整体办学品质。
教科室魏红更是对学校接下来的课程开发实施与脚手架思维的有效使用提出发展性的建议。
最后,市中区教育教学研究中心副主任明亮对本次会议进行了精彩点评。明亮首先肯定了这次会议的学术性与学生们的阳光表现。其次指出,各城郊学校要在接下来课程创生的过程中,立足双新,体现新的育人目标,基于大单元、大任务创建学习情境,促城郊的学生阳光成长。
在城郊质量提升,教育均衡发展的道路上,市中区的每所城郊学校都在积极探寻学校课程创生的生长点,在谋划未来、助力发展中努力为每一个城郊娃提供更有品质的教育。 (记者 张磊 通讯员 赵滨)
编辑:冯子莹 值班主任:田艳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