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园”育人 “科创定制”就业创业套餐助力高质量就业
超2000平方米的创新创业项目孵化园区1.2万平方米的智慧生态农业项目基地、7个“产学研创”基地面积超过5000平方米、400余万就业创业支持资金……5月26日,2023第四届“全国主流网络媒体重庆教育行”走进重庆科创职业学院,来自全国40余家主流网络媒体记者纷纷被科创晒出的一组数据惊叹。
那么这一组数据背后藏着怎样的“就业创业”故事呢?40余名记者走访学校寻找答案。
就业创业“私生定制” 精准助力科创学子
1992年出生的彭军是重庆科创职业学院2021届的一名双臂截肢的残疾毕业生,他6岁触电失去双手,在全国各地流浪卖唱度日;14岁开始读书,26岁考上了重庆科创职业学院,成为了人工智能学院软件技术专业的一名大学生。
自入校以来,彭军得到了科创老师的一路相助。大三时,在老师的指导下,彭军成立了重庆残之梦商贸有限公司,旨在带动残疾人就业,同时衔接乡村振兴助力农村发展。
截止目前,残之梦公司已带动残疾人就业25名,收购17名残疾人学生手工艺制品。在学校和企业老师的共同指导下,彭军还积极参加了2022年全国“互联网+”创新创业大赛,获得重庆赛区金奖及最 佳人气奖。2023年获得了重庆市高校毕业生基层就业卓越奖(自主创业),是重庆市教委推荐到教育部参评全国高校毕业生基层就业卓越奖的唯一一名高职院校毕业生。
“从学习到就业,科创的老师一直在给予我帮助和鼓励,每当我遇到任何困难,他们都会第一时间帮助我。”聊起往事,彭军高兴地说到。
彭军只是重庆科创职业学院就业创业育人的一个缩影,近年来,学校以服务成渝地区双城经济圈、乡村振兴国家战略为引领,按照创新创业教育、科技成果转化与专业建设有机融合发展原则,不断增强创新创业教育实践、项目培育与孵化、技术服务与成果转化等方面的能力和水平。
彭军获得2022年重庆市“高校毕业生基层就业卓越奖”。
为精准服务困难毕业生,学校先后建成重庆市大学生创新创业示范基地、科技部国家众创空间,为毕业生搭建了高质量的创新创业平台。
“1+2+7”科技园落地 打造创新创业新高地
高质量就业离不开硬件支撑,为此学校充分整合资源,着力打造“1+2+7”科技园,为入驻企业提供专业化、全方位服务。“1”是创新创业项目孵化园区,面积超过2000平方米;“2”是校内环月亮湖和校外黄瓜山两个智慧生态农业项目基地,面积达到1.2万平方米;“7”是智能制造、人工智能、建筑工程和数字创意等7个二级院系建设的“产学研创”基地,面积超过5000平方米。
学校举行创新创业大赛选拔赛。
一方面,学校多措并举,加大投入,将创新创业、技术研发和成果转化经费纳入年度财务预算,赋能园区高效发展。
学校创新创业科技园。
近三年来,学校举办方天长投资有限公司投入100万元,设立专项创业帮扶基金;投入400余万元,加强科技园区、协同创新中心、技术研发和成果转化平台建设;将获得的市区级创新创业270万元资助和奖励经费,用于国家众创空间、重庆市大学生创业示范基地、重庆市首批退役军人创业园和重庆市农民工返乡创业示范园等建设。
在指导教师方面,科技园以项目为抓手,遴选导师团队,提升指导能力和水平。现有校内导师73名,校外导师26名,组建创新创业团队20个,科技成果转化团队6个。
多方协同聚合力 赋能区域社会经济发展
为推进学校创新创业成果高效率高质量转化,学校将科技园与产业园区、知识产权代理和科技成果转化服务机构合作,搭建成果转移转化平台。
学校与地方联合举办双选会。
同时,学校以提质培优和双高建设为引领,以智能制造、人工智能和大数据专业群建设为重点,不断深化产教融合和科教融汇,搭建转移转化平台,推进科技成果转化工作。
科技园始终坚持“以赛促建,以研促转”,加强项目培育孵化,加大技术研发和成果转化,推进创新创业赋能区域社会经济发展,先后建成了国家众创空间、重庆市大学生创业示范基地、重庆市退役军人创业科技园和重庆市农民工返乡创业示范科技园。2023年成为西部科学城(重庆)大创谷卫星园建设单位。
随着学校师生创新创业意识和能力不断增强,双创活力汇聚,学校在国家、市级大赛中获得奖项37个;入驻项目达168家,直接带动400余名大学生、退役军人、农民工创业就业;培育高新企业2家,涌现了一大批创业典型。
学校领导直播带岗促学生就业。
多年来,科技园以“智能引领创新发展,科技创造美好生活”为统揽,立足永川国家双创示范基地,充分发挥学校专业群优势,面向西部(重庆)科学城,加强智能制造国家级协同创新中心、工业大数据应用中心、智能网联汽车技术应用中心等创新创业服务平台建设,促进创新创业成果转化,示范带动区域高校科技创新和产教融合,服务区域智能制造、人工智能和大数据产业发展。
其中,苟孝贵领衔的市级创新研究群体,以重庆市双高建设项目为依托,与企业合作,共建西部智能装备与机器人运营维护中心“ROBAT120”。依据平台监测数据,基地专家综合决策,24小时在线响应、调度“ROBOT 120”现场技术服务,提高了企业生产效率和智慧化管理。该模式得到了行业企业、产业园区和专家的充分肯定,力争在3年内,形成服务区域智能制造与机器人产业发展的新业态,赋能产业新发展。
编辑:高原 值班主任:高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