齐鲁理工学院:建立健全学生资助“应助尽助、急难快助”工作机制

2022-11-03 11:08:55

来源: 舜网

责任编辑:颜甲

  齐鲁理工学院紧紧围绕立德树人根本任务,将育人作为资助工作的出发点和落脚点,探索建立起独具特色的“七位一体”资助管理工作体系,让资助工作“有制度、有广度、有温度、有精度、有效度”,助力学生积极进取、全面发展。学校被评为“山东教育慈善奖”先进单位。

齐鲁理工学院:建立健全学生资助“应助尽助、急难快助”工作机制

  实施“七项措施”,让资助育人有广度有温度

  宣传到位,确保资助政策应知尽知。通过发放资助政策简介、开通学生资助工作热线电话、资助政策知识宣讲会(主题班会)、辅导员(班主任)进一线、网络交流平台(学校资助网页、资助工作交流QQ群、邮箱)、走访等形式加强学生资助政策宣传,为学生、家长解疑答惑,努力确保学生资助政策应知尽知、不漏一人,将资助工作做实做细。

  应急救助,及时缓解受灾学生压力。建立临时困难补助以及突发灾害应急救助机制,对遭遇突发性重大困难的学生,第一时间进行摸排和电话家访,并给予资助,及时精准缓解受灾学生的经济压力。特别定制“爱心急用包”为家庭经济特殊困难及受疫情影响的同学提供爱心生活用品。

  表彰先进,培养学生的奋斗精神。明确奖学金的评审条件,引导学生通过努力奋斗达到规定的评选要求,培养学生争先创优的进取心;以奖助学,表彰先进,立标杆、树榜样,在全校形成刻苦学习、奋发向上的浓厚学习氛围和良好风气。

  国家助学,培养学生的感恩情怀。明确评选条件、评选程序,鼓励学生直面困难、自强自立、积极申请。同时,以国家助学金发放为契机,组织开展“励志、感恩”主题班会,引导学生珍惜资助机会,合理利用、认真学习、回报社会,使爱党爱国爱社会主义意识入脑入心。

  助学贷款,培养学生的诚信意识。在国家助学贷款办理过程中,深入开展诚信教育和金融常识教育,培养学生法律意识、风险防范意识和契约精神。

  勤工助学,培养学生的进取精神。加强劳动教育,积极开展勤工助学活动。根据家庭经济困难学生的不同特点和需要,设立校内勤工助学岗位1000余个,同时专门设立暑假校内勤工助学工作岗位,着力培养学生自强不息、创新创业的进取精神。

  主题活动,激发学生的主动性。创新资助育人形式,开展“助学﹒筑梦﹒铸人”、“爱心传递”、“诚信教育”等主题教育活动,培养学生的自立、自强、自信意识。

齐鲁理工学院:建立健全学生资助“应助尽助、急难快助”工作机制

  做到“六个精准”,让资助育人有精度有效度

  资助对象精准。修订《齐鲁理工学院家庭经济困难学生认定实施办法》,通过系统比对、调查走访、大数据分析、民主评议等手段,建立和完善家庭经济困难学生识别认定机制,建立家庭经济困难学生档案,实施动态管理,确保了资助对象认定的精准化。

  资助标准精准。根据学生家庭经济困难认定档次和受助需求进行相应标准定制、发放。同时加大对脱贫享受政策家庭学生、防止返贫检监测帮扶对象、低保家庭学生、特困救助供养学生等十类特殊群体的资助力度。

  资金发放精准。严格遵守规定程序、时间节点和资助标准等要求,将资助资金及时、足额地发放到学生手中。同时,三管齐下——纪检部门电话及邮箱、校领导个人联系电话和办公电话、监督投诉箱——畅通咨询投诉渠道。

  资助方式精准。实施“奖、贷、助、勤、补、免”+绿色通道“七位一体”资助保障体系,优化工作方式方法,营造平等、和谐的资助氛围。同时,设定突发、临时性困难补助项目,增设疫情防控期间临时困难补助、洪涝专项补助等,确保困难学生应助尽助。

  资助信息精准。及时、准确地完成每学期全国、省、市、校信息化平台中资助信息录入工作,做到信息精准。用好资助系统数据,发挥大数据对精准资助工作的促进作用,不断提高学生资助工作信息化水平。

齐鲁理工学院:建立健全学生资助“应助尽助、急难快助”工作机制

  资助管理精准。编制《学生资助工作“十要十不准”》,理清工作思路,划定规则边界,确保资助资金用于实处;建立诚信档案,加强对受助学生的监督,杜绝弄虚作假、挥霍浪费现象的出现,引导学生形成良好的消费习惯。

  加强“五化建设”,让资助育人有标准有制度

  体系化建设——机构健全,管理到位。以学生为中心,将学生资助工作列入学校工作要点和各学院班子考核内容,形成“学校资助工作领导小组—学生资助管理中心—学院资助工作小组—辅导员”四级学生资助工作体系。层层分解、各司其职,确保资助工作全覆盖。

  制度化建设——制度完善,规范到位。建立健全各类资助规章制度17项,做到有章可循、权责明确。逐步完善资助工作监管责任追究制度、学生资助AB岗工作制度、学生资助工作“十要”“十不准”等日常管理制度,确保工作运转高效、顺畅。

  标准化建设——标准明确,落实到位。优化调整资助工作标准11项,明确关键环节,对政策宣传、学生申请、认定评审、公示备案、资金发放、资料归档等层层把关,确保节点精准、操作简易。

  程序化建设——程序规范,执行到位。在制度化、标准化建设的基础上,科学设计各类流程7项,绘制资助工作流程图,在每步流程中明确关键环节,预防因操作人员变化而走样。

  信息化建设——信息共享,服务到位。依托全国、省、市、校信息化平台,实现家庭经济困难学生精准资助;同时,认真做好信息系统数据填报和平台维护,持续实现“3个100%”和“3个零误差”目标。

作者:陈碧莹   编辑:颜甲   值班主任:颜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