演话剧拍网剧 揭名校毕业生为何 “不务正业”
摘 要:在近日举行的清华大学经管学院2016年度毕业典礼上,记者认识了几位本科毕业生,看了他们的故事,或许你会有不同的看法。
说起清华大学经济管理学院的学生,很多人第一印象就是——金融界的宠儿。在外人眼里,他们似乎能轻而易举地进入到世界顶尖的投行与跨国企业中,拿着丰厚的薪资,体面地出入高档写字楼,过着一般“学术派”想都不敢想的生活。甚至网上有人说,经管学院是清华园梦想气息最淡的地方。
然而,在近日举行的清华大学经管学院2016年度毕业典礼上,记者认识了几位本科毕业生,看了他们的故事,或许你会有不同的看法。

怀着记者梦的耶鲁“准硕士”
在毕业典礼上,经济与金融专业的李琳佳作为本科生代表上台发言。她透露,自己从小的梦想是成为一名记者,“那时我虽然非常喜欢清华经管学院的培养方案,却觉得进入商学院与自己做记者的职业理想不太搭调”。填报志愿前,一次偶然的机会,她鼓起勇气问钱颖一院长:“之前经管的毕业生中有没有做记者的?”“院长回答我,就算没有,你为什么不能成为第一个呢?”
正是这“第一次”的鼓励,激励着她在大学四年里不断突破自我:第一次撰写经济学研究论文,第一次在大礼堂的舞台上自弹自唱,第一次教河北农村的留守儿童创意写作,第一次邀请联合国官员进校演讲……
毕业前夕,李琳佳终于实现了 “记者梦”。她筹划了一个叫“离开经管的二十种方式”的专题采访,用文字记录下了身边的毕业生们日后的去向并发布在了她的个人微信公号上。“读研、工作、拍电影、去支教,还有一个最‘奇葩’的要去养马”,这段有趣的经历,为她的大学生涯画上了一个圆满的句号。
一个月以后,她就要作为美国耶鲁大学统计系第一个来自清华经管的学生,开启全新的旅程。“在这个时代,大数据相关的知识非常重要,不管从事什么职业都需要全方位的知识。”

要让世界客观认识中国的哈佛“准博士”
经济与金融专业的游杨可谓是个不折不扣的“科研达人”,早在大三结束的时候,他就休学去了哈佛商学院做了一年的金融研究助理。今年3月,他收到了哈佛经济系博士项目录取通知,“国内近五年来就我一个”,对此,他颇为自豪。进入哈佛以后,他将从事金融、技术创新与发展经济学研究。
“钱颖一院长很重视通识教育,让学生的选择会更多元,更敢于去尝试自己的梦想”,谈到在经管学院读书的收获,他表示,大一时上的中文沟通、写作、东西方的文化等课程,让他在日后申请博士时受益良多,“有时候,台前展示的能力,写作能力和跨文化交流能力比专业知识更重要”。
2014年末,游杨和哈佛经济系教授理查德·弗里曼教授一起发起了中国大数据项目,让上千的中国大学生参与到经济学的研究之中。“从经济学的角度,我们认为阻碍世界了解中国的一个重要因素就是数据太少,获取成本大。大量的研究者花费大量的时间和精力收集数据,却没能有效地共享数据。我们希望通过这个平台让世界上关心中国的研究者能够了解中国经济,正确而客观地认知中国的经济发展。”
“改变世界需要干预政策”,游杨认为。“将学术和实践结合,产生政策的影响力,是我最想做的事”。

立志用艺术改变世界的“未来戏剧家”
毕业于经管学院信管专业,却选择到美国加州艺术学院攻读戏剧制作方向硕士,卢昌婷的这条跨界进修之路实在有些大胆。她坦言,刚进大学时的梦想是想做一名
- 章丘中学两名学生将签约清华(2016-02-04)
- 20位清华北大准新生自爆“成功”秘笈(2015-08-15)
- 清华改革学业评价体系 新生将告别“百分制”(2015-05-16)
- 清华携手伯克利加州大学共建清华-伯克利深圳学院(2014-09-08)
- 清华大学迎新首现“00后” 男女生比例为2比1(图)(2014-08-2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