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本书包“不惜一切弄到手”?真有那么好?
摘 要:继马桶盖、电饭煲之后,一款“天价”日本小学生书包又掀起抢购热潮。据悉,这种小书包价格平均为2000元人民币,贵一些的要10万日元(约合人民币5000元)。这款书包在国内被宣传为不仅耐用,而且具有“防溺水、抗震”等强大功能。许多家长不惜一切代价想把它弄到手,有的想趁旅游机会亲自去日本买,有的愿意多出钱找代购来帮忙。那么,这款日本小学生书包,真的有那么好吗?
温俊华:代购宣传很多的书包“防溺水”和“抗震”功能,但很多人关注了书包,忽视了学校求生教育。其实,求生和急救教育的普及更值得我们关注。
赵海建:这并不矛盾,日本的求生和急救教育就做得很好。
李明波:有人批评说,抢购日本小学生书包是消费者崇洋媚外。我不同意,因为这确实反映了我国消费升级后制造业的短板,中国制造应该以此为契机才寻求产业升级。不论是书包,还是马桶盖、丝袜,中国制造应从中嗅到商机,提升品质,争取早日把消费者“抢”回来。
赵海建:对,与其吹嘘一个又一个的日本“神器”造成国人疯抢,更应该看到日本人性化设计的背后,是对知识的重视和普及。就这款书包而言,日本产品注重附加值和人性体验,中国书包除有一些装有拉杆之外,很少看到有别的功能,而且很容易坏。我们在批判别人产品的时候,难道不应该自我反思吗?此前有“师夷长技以制夷”的说法,如今强大起来的中国仍要学习别人的长处。
温俊华:对,日本小学生书包“水土不服”也是中国厂商的机会。事实证明,只要设计好、功能好、质量好,即便价格贵一点,但多数家庭只有一个孩子,很多家长还是很愿意为孩子买单的。
李明波:从过往案例看,这个期待还是很有可能实现的。比如说,北京有司机遇暴雨被困车中遭遇不幸后,很多人抢购美国出售的轻便型破窗器,但很快中国企业就抓住了这个商机,生产了更便宜的同样产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