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考后考生群体报告:近半考生想向心中的TA表白?
摘 要:“高考结束后最想做什么?”在考场外,记者随机做了现场小调查。绝大部分刚走出考场的学生似乎还沉浸在考题中没能走出来,晕乎乎地回答“还没想好”。但也有考生早就给自己的“后高考生活”做好了谋划,“我要打球打到腿抽筋”,“我要穿着汉服游遍南京城”,“我要去考个驾照,听说高考生考驾照能打折哦”……

不少考生高考结束后“晒心愿”。新华报业视觉中心记者 吴俊 摄

今年高考考生考后最想做的几件事
“高考结束后最想做什么?”在考场外,记者随机做了现场小调查。绝大部分刚走出考场的学生似乎还沉浸在考题中没能走出来,晕乎乎地回答“还没想好”。但也有考生早就给自己的“后高考生活”做好了谋划,“我要打球打到腿抽筋”,“我要穿着汉服游遍南京城”,“我要去考个驾照,听说高考生考驾照能打折哦”……
而昨日,百度贴吧在高考后发布高考考生群体调查报告,用大数据描绘出百万考生的众生相。报告显示,“逆袭”是考生高考前谈论最多的关键词,近半数吧友的人生第一次喝醉就发生在高考后,而在报志愿时多数考生将兴趣放在第一位。
现场版“考后心愿”
他们选择“撒欢玩”
“我要打球打到腿抽筋”
金陵中学高三(6)班的吴程阳,在记者提供的白板上大大地写上了“睡到自然醒,打球打到腿抽筋”的字样,面对着摄影记者的镜头高高举起。而他的同学杨睿,考后愿望则更加“不走寻常路”,“我是个汉服爱好者,我希望能够穿着汉服游遍南京城。”
29中的韩同学平素喜欢做些“创意料理”,比如牛奶代替水煮饭,火腿鸡蛋炒方便面,她说:“原本打算出去玩的,去厦门,可是同学没考好,她说不去了。现在我想去打工,去端盘子,还能顺便偷个师啥的。”
南京一中的一位考生家长颇为慷慨,“早就和儿子说好了,去学驾照,爸爸掏钱交学费,必须支持!”而考生本人则显得十分淡定,“据说我们高考生去谷峰驾校学车还能减免300块,这个暑假学车还是挺划算的。”
他们依依惜别
他给同窗每人买了一件毕业礼
“我带着一车子的礼物来了,就等着孩子考完,然后他要去给他的同学赠送毕业礼物。”昨天下午4:40之前,中华中学考点门外,一位家长在接受记者采访时透露,儿子和同为中华中学学生的几个男生,是15年的同窗好友。高考结束后,儿子给每一位朋友都买了毕业礼物,并相约,努力填报同一所大学,到了高校还要继续当同学。
“从小学到高中,12年同窗真不容易。”就在记者感叹着蒋同学和几位“好哥们儿”之间的友情时,蒋妈妈纠正了记者,“是15年,孩子们从幼儿园开始就当同学了。”从小到大都在一起玩,读书后又在同一所学校,小蒋同学对于小伙伴们的爱好了如指掌。这一次给他们买礼物,他也“投其所好”,买了不同的电子产品等,送给15年的同窗好友。“几个孩子里只有1个人,在中学阶段在秦外读过,读了高中后,他们又重新相聚在了中华中学。”得知儿子想要给伙伴们购买毕业礼物的想法后,蒋妈妈相当赞同,并在高考的最后一天给儿子当起了礼物运送的“司机”。蒋妈妈告诉记者,几个孩子都约好,希望大学还能考到一块儿去,持续这段永恒的同窗友情。
家长们也“如释重负”
“考前没睡安稳过,明天要补觉”
“孩子考语文之前一个星期的晚上,我几乎整夜都是失眠的。”南大附中考生家长王妈妈在考场外和几位家长一起聊着高考。生怕儿子和自己一样失眠,王妈妈还买来了安眠药,“为了让儿子好好睡觉,我连短效安眠药都给他准备好了,但又怕他吃了叫不醒,我就每天自己先试验不同的剂量。”听到王妈妈的描述,周围的家长立刻向王妈妈投来同情的目光。“第一天我吃的是半片,发现自己醒不过来,后来发现是四分之一片是最佳剂量。”
高考三天,发挥十分平稳的小王同学没用上妈妈准备的安眠药,王妈妈也不以为意,“说明儿子心态好,我自己睡不安稳又有什么关系呢。”
考完最后一门政治之后,王妈妈长长松了一口气,“我今天回去一定要好好补一觉,今天晚上一定睡得很香。”
数据版“考后心愿”
“逆袭”成考生最关注话题
此次百度贴吧发布的高考数据报告,调查对象涵盖了来自“高考吧”、“高三励志吧”、“散伙饭吧”、“毕业旅行吧”等众多贴吧的高考考生。结合对历年数据的分析,此份报告针对高考考生在考前、考中、考后不同阶段在贴吧的话题讨论,进行了多维度解析。数据显示,高考前考生在贴吧里围绕核心关键词“逆袭”展开的话题帖达104万个。 其中类似“高考前60天,冲刺一本!”“大一名校学长谈逆袭”、“100天逆袭清华/北大!”等话题是热门帖。而关于“励志”,有网友这样表述:“吾日三省吾身:高否?富否?帅否?否,滚去学习!”对于新生代考生而言,相比于鸡汤式的正能量,他们更倾向于将偏负能量、调侃式标语作为继续奋斗的驱动力。
对高考考生来说,别人眼中的天方夜谭、难于启齿甚至可笑的逆袭梦想,则是有关“同舟共济千帆过,共生共荣的鼓励支持”。有网友表示,在日常生活中与同学言及提高几百分,可能会遭到奚落和嘲笑,而发布逆袭帖,既能宣泄内心的渴望,给予自己心理暗示,还总能得到鼓励。他自嘲称这就是“学渣抱团取暖,却可能换来学霸的悉心指导和经验分享的惊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