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晒“父爱正能量”引共鸣 国人热议中反思为父之道
摘 要:昨天是父亲节。互联网上,人们晒出与父亲有关的感人瞬间,以表达感恩和崇敬。“喂食爸爸”、“暴走爸爸”等各式“父爱正能量”引发关注的同时,诸如“拼爹”、“狼爸”等一些怪象也冲击着人们对父亲角色的认知,引发国人对于为父之道的思考。
国人热议中反思为父之道
然而,值得注意的是,在“正能量”父爱获赞的同时,也有一些怪象冲击着人们对父亲角色的认知,“拼爹”、“啃爹”、“坑爹”、“狼爸”、“鹰爸”等现象层出不穷,不仅考验着国人的为父之道,也促使人们对作为父亲教育方式进行反思。
父亲在子女教育中的角色缺失被认为是上述问题出现的原因。北京大学社会学系教授夏学銮告诉中新网记者,“很多父亲重物质给予,却没有给子女树立好的榜样,而是把自身的歪风邪气等破坏传统价值观念的不良习惯传递给了子女。”
“父子之间不但是血缘的传承,而且是价值观的传承。”中国社会科学院经济与社会建设研究室主任钟君指出,尤其在价值观多元碰撞的社会转型期,作为价值观代际传递的主要角色,父亲价值观的错位或扭曲,势必导致孩子价值观的变形。
“因此,为人父者,最重要的是帮助孩子树立正确的价值观,首当其冲的,也是最保险的,就是首先传递中华传统价值观,既仁义礼智信。”钟君对中新网记者说。
有教育专家认为,中国父母的家庭教育常抱有急功近利的心态,把自己的意志强加给孩子,为了所谓的“成功”去抹杀孩子的个性和尊严,而这种“鸡毛掸子教育”也是目前中国家庭教育的一种共性错误。
应该在子女人生中扮演什么样的角色?采取什么样的教育方式帮助子女成长?对于上述问题,每位父亲或多或少都有思考。
钟君对此指出,父子之间应该是相互独立、相互尊重的平等个体。父亲不强迫孩子,孩子不过分依赖父亲。为人之父在社会转型期尤其需要树立正确的、主流的价值观,不为别的,为了孩子。
夏学銮强调,“年幼时,子女受母亲的影响较大,但长大后,父亲的影响会大于母亲,其榜样的力量、言传身教的作用,对孩子的影响非常大,因此,父亲要在责任感、上进心、担当意识等方面给孩子良好的示范,要将民族的优秀品德传递给下一代。”
- 济南市技师学院举行第十届文化艺术节合唱比赛暨闭幕式(2014-06-13)
- 济南市技师学院与省监狱联合举办服刑人员厨师培训成果展示活动(2014-06-13)
- 山东旅游职业学院举办2014年全国职业院校技能大赛高职组“海景花园”杯中餐主题宴会设计大赛(2014-06-13)
- 教育部:今年高考未发生大面积舞弊现象(2014-06-13)
- 意大利现世界最小学校 仅一名学生(2014-06-1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