孩子有啥“小烦恼”?答案出乎意料
摘 要:小学生能有什么烦恼呢?答案可能出乎你的意料。近日,钢城区金水河小学三年级班主任苗伟,给学生们布置了一个作业:写写自己的“小烦恼”。通过汇总发现,“妈妈总是让我让着弟弟、妹妹”是孩子们反映最多的“小烦恼”。排名第二的是亲子沟通问题,一些孩子表示家长在和孩子沟通时,不注意方式方法,语言粗暴。
小学生能有什么烦恼呢?答案可能出乎你的意料。近日,钢城区金水河小学三年级班主任苗伟,给学生们布置了一个作业:写写自己的“小烦恼”。通过汇总发现,“妈妈总是让我让着弟弟、妹妹”是孩子们反映最多的“小烦恼”。排名第二的是亲子沟通问题,一些孩子表示家长在和孩子沟通时,不注意方式方法,语言粗暴。
“请多爱我一点”
让孩子们写自己的小烦恼,起因是苗伟发现,临近期末,有相当一部分孩子难以静下心学习,作业中出现了不少不应该犯的错误,而家长们也不太了解孩子的真实想法。
苗伟认为,每个孩子都有自己的独特之处,每个阶段孩子的想法都是不一样的。许多家庭有了二宝后,宝妈忙于照顾年幼的二宝,在大宝身上投入的时间和精力有所减少。
由于分身乏术,不少家长认为大宝被“忽略”也在情理之中。但不同年龄段的孩子需要关注的点不同:对年幼的孩子来说,他们更需要照料者在吃喝拉撒等琐事上费功夫,而对于大宝们来说,他们的生活习惯、学习习惯更应成为关注焦点,此时父母应以知心朋友的角色和孩子互动。
事实上,当父母带二宝时,也是向大宝“回放”自身的成长经历,让孩子明白父母养育子女的不易,对孩子进行感恩教育。
“当懂得孩子不同年龄段的基本心理和生理状态,父母就能有的放矢地开展教育。所谓二孩育儿之道,也就是考验家长因材施教的能力。”苗伟说。
“希望妈妈不要吼”
“看到孩子写的小烦恼,我确实感觉很惭愧。”晨晨(化名)的妈妈唐女士说,作为一名职场妈妈,经常会把工作中的情绪带回家,对孩子缺少耐心,经常会因为孩子的一点小问题就对孩子大吼大叫。
看到孩子在小纸条上写道:“希望妈妈不要吼自己”,唐女士开始反思自己的教育方式,并认真学习科学的家庭教育方法。当认识到经常“大吼大叫”可能会让孩子产生逆反心理时,唐女士开始改变自己跟孩子说话的方式,并和孩子一起制定了“妈妈情绪管理表”。
“这张情绪管理表在我们家非常实用。”唐女士说,这张表格被儿子高高地贴在墙上,每天睡觉前给妈妈当天的情绪打分,如果妈妈当天没有乱发脾气,就给妈妈画上一个笑脸;如果妈妈没有控制好情绪,就给妈妈画上一个哭脸。如果妈妈的哭脸太多,就要满足孩子一个小愿望。
“现在,教育孩子情绪要失控时,我会条件反射地想到情绪管理表。”唐女士说,她不再跟孩子争吵或责骂孩子,而是让自己先深呼吸一下,或给自己倒一杯温水,帮助自己先从生理上平和下来。“我的说话态度转变后,孩子和我也亲了,交流也多了,很多事开始跟我说。”唐女士说,有了良好的相处方式,她也开始慢慢培养孩子良好的生活习惯。
每个孩子都渴望被欣赏
在孩子的成长过程中,父母是他们最大的依赖,父母的行为方式、情绪表情,也会被孩子第一时间感受到。作为家庭教育指导师的许芹,也是两个孩子的妈妈,她认为,亲子沟通在家庭教育中绝对不是一件无足轻重的小事,它关系到父母与孩子之间的和谐关系,关系到对孩子求知欲的培养以及对其人格的尊重。父母应该重视与孩子的沟通,这样才能走进他们的内心世界,知道孩子在做什么、想什么,才能更切合实际地为孩子的成长提供良好的环境。
“理解、关怀、接纳、信赖和尊重是成功的家庭沟通的主要因素。”许芹说,“理解”要求父母和孩子双方能够设身处地地为他人着想。理解孩子的感受是沟通的关键环节,说出孩子的感受、感觉,而不是给建议,更不是评价甚至指责。要学会赞美和欣赏孩子,每个孩子都渴望被父母欣赏,尤其是小学阶段的孩子,他们更需要父母的理解和鼓励。
许芹建议,父母每天无论多忙,都应该留点时间和孩子在一起,注意观察孩子的情绪有什么变化,询问他们有关学校里的事,也让孩子参与到力所能及的家庭事务中来。有时一个微笑,一个充满鼓励的眼神,就能激发孩子的无限生机和活力。
(济南报业全媒体记者冷亚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