数字报 济南日报 济南时报 都市女报 当代健康报 人口导报
外文版
繁体中文
教育新闻  区县教育  
中考新闻  高考新闻  
名校会课厅  专题活动    
名师大讲堂  教育论坛
小学新闻  初中新闻  幼教新闻
高中新闻  职专新闻  名校展示
资 讯 互 动 校园动态

济南燕山学校有一条“成长型教师”发展路径 定制诊断服务赋能教师成长

http://www.e23.cn2020-09-24 11:37:37舜网-济南日报

    摘  要:69个班、3500名学生,作为历下区人数最多的公办初中,山东省济南燕山学校始终将教师发展作为重中之重。2019年,学校将“教师发展年”定位为“新三年规划”的开局之年,并明确提出了打造“成长型教师”的目标。

济南燕山学校有一条“成长型教师”发展路径 定制诊断服务赋能教师成长

  “诵读红色经典,不负韶华使命”主题诵读展示活动

济南燕山学校有一条“成长型教师”发展路径 定制诊断服务赋能教师成长

  青年教师刘芳在济南市初中英语减负提质展示课活动中献课。

济南燕山学校有一条“成长型教师”发展路径 定制诊断服务赋能教师成长

  “以诊断促进成长型教师发展”专题培训

济南燕山学校有一条“成长型教师”发展路径 定制诊断服务赋能教师成长

  历下区最美教师颜红莉在辅导学生。

济南燕山学校有一条“成长型教师”发展路径 定制诊断服务赋能教师成长

  连续九年担任班主任的15位老师受到表彰。

  69个班、3500名学生,作为历下区人数最多的公办初中,山东省济南燕山学校始终将教师发展作为重中之重。2019年,学校将“教师发展年”定位为“新三年规划”的开局之年,并明确提出了打造“成长型教师”的目标。

  “教师成长没有上限。青年教师要成长,骨干教师、名师也要成长。”燕山学校校长陆锋表示,在“基于学生发展的学校自我诊断”的引领下,一条以赋予教师发展内动力、促进教师可持续发展的“成长型教师”为目标的成长路径正逐渐深化,全校教师队伍也呈现出新教师“进来一个成长一个”,骨干教师“名师辈出”,临退休教师“赋能赶超,上好最后一节课”的正向局面。

  教师发展中心提供定制服务新老教师都有专项提升计划

  作为一所大校,燕山学校的教师队伍发展经常面临考验。一组数字显示,由于学区内小学毕业人数激增,学校近三年来陆续引入新教师,全校281名教职工平均年龄42岁,其中有40余名是工作不满三年的“新教师”。

  如何激发每位教师的积极性,挖掘每位教师的潜能,让各年龄段教师都得到成长?陆锋从“自我诊断”项目中找到了钥匙。

  这是一个类似于给学校定期“全方位健康查体”的项目,包含“教学”“资源”“安全”“同伴”“教师”“文化”“课程”“组织与领导”八项基础诊断及专项诊断项目。教育教学便是5个专项诊断项目之一。透过诊断结果,陆锋可以清晰地看到教师在专业发展方面的困惑以及想要提升的诉求。学校教师发展中心应运而生,在教师培训和课题研究方面实现精准提升。

  教师发展中心副主任谢娇表示,中心成立后,教师的发展由常规培训转变为“有计划性的培养”。针对不同群体,发展中心拟定了不同的培养计划。新教师们一入校就会收到一本《教师成长手册》,在具体发展目标的指引下,将从骨干教师处汲取的教育教学经验,不断内化为自己的实践动能,点燃成长内驱力。对于青年教师,学校坚持“双导师多岗位历练制度”,有力地促进了一大批虚心求教、善于反思、充满活力的青年教师大踏步前进,迅速成长为教育教学的主力军。新教师刘芳表示,无论是班级管理、课堂教学,还是做人的道理,师傅吕优安总是毫无保留地向她传授经验。此外,对学校各项教育管理的切身体验也加速了她的成长步伐。刘芳在从教第二年便获得了历下区新苗新秀讲课比赛的一等奖。

  在引领新教师于学习中成长的同时,教师发展中心为骨干教师锁定了科研创新发展路径。越来越多的教师主动将学校自我诊断数据中发现的教育问题作为课题展开探索。在课题研究过程中点燃教育教学热情,解决了实际问题,逐步培养出一支有较高科研水平且相对稳定的教科研骨干队伍,在教育教学改革中发挥引领作用。几年来,学校成功申报省级课题3项,市级课题6项,区级课题34项。“一师一优课”活动中,3人获省级优课,30人获市级优课,73人获区级优课。

  “分享文化”成为“燕山符号”新老教师结成“紧密共同体”

  去年4月,“历下区最美教师”“燕山名师”李磊走进学校“名师讲堂”,以《班主任工作从心开始》为题,和全校教师分享了他积累了16年的班主任经验。整场讲座干货满满,对于初一年级的班主任,李磊围绕“五个一”进行了分享,即第一次新生见面会、第一次家长会、第一次班会、第一次班级活动、第一次考试后交流谈心。对于初二年级班主任,他则从学业难度增加让学生产生畏难情绪、青春期发育导致叛逆心理等方面给予了具体指导。对于这场讲座,很多新教师表示“如获至宝”“雪中送炭”,有的甚至记了满满10页纸。

  这一幕,是燕山学校“分享文化”的一个缩影。可以说,每一位燕山教师的成长都离不开同伴之间关于技能、情感、能量的分享,也成为密不可分的“学习共同体”。

  各学科备课组以问题解决为导向,有计划地开展主题研讨活动。借助日常教学常规观测以及教育教学自我诊断结果,引导各教研组逐步营造基于数据的教研氛围。以磨课为载体的主题教研活动,使课堂教学结构不断优化,课堂教学效率不断提高,让不同层次的教师都有提升,让学生都获得最佳发展。“帮助新同事成长就是我的使命,是我应该做的。”英语教研组组长韩晗说。

  学校还积极组建研究共同体,先后成立了“墨海书香读书会”“燕山智慧E站”,高质量地开展了教育教学年会、燕山名师讲坛、青年教师成长沙龙、生态课堂展示课等活动。

  此外,连续八年的“感动燕山人物”评选表彰,在正能量传递中为燕山教师打造了健康成长的教育生态。一项诊断展示了“分享文化”带来的丰硕成果:在2020年疫情期间开展的居家学习专项诊断中,无论在学生评价还是教学质量上,青年教师都与骨干教师相差无几。这一结果,便是分享文化带来的惊喜。

  专属诊断引领教师“反思”成就有“内驱力”的区域名师

  迄今为止,燕山学校已进行了五次项目诊断。每次诊断结果出来后,老师们都会收到专属于自己的诊断数据。这份数据虽然对外是保密的,但早已成为教师调整教学内容、改进教育策略的重要参照。

  对于诊断报告,老师们最关心的就是学生对自己的真实感受。得了高分时内心肯定是欣慰的,但当结果低于预期时,他们就要去想自己到底存在哪些不足。比如说,有位化学老师在教学常规方面的诊断得分均远超平均值,但其作业量和作业难度均偏大,且作业分层情况的分数较低。经过反思,该教师开始关注不同层面学生之间的差异。同样,有位教师喜欢把学生的自习时间布置得满满的,但当从诊断结果中了解到学生对“自由支配自习时间”的渴望后,他在引导学生合理规划时间的前提下逐渐对自习时间放手。

  这样的例子比比皆是。正如李磊所说:“诊断指标就是我们的努力方向。学生虽然年龄小,但是看得很准、很客观,诊断数据对于我们如何变成一名好老师有着积极的促进作用。”

  同样,各中心、年级组、教研组、备课组负责人通过诊断数据的分析,能清晰地了解自身工作的优势和不足,从而在新一阶段的工作中有针对性地改进。

  反观诊断工具,从其校本化研制中处处可看到“以学生发展为中心”的良苦用心。以对班主任的诊断为例,观测点不仅限于班级管理工作,而是被细分为全员育人、个别化教育、班级管理三大项。每一项又被细化为蕴含教育情怀的若干小选项。比如,个别化育人的观测点里含有“班主任了解我,能根据我的特点与个性给予指导和帮助”“班主任能真诚、平等地对待我们,公正地解决问题”等选项。

  “这既是标准,又是目标,真正实现了以诊断促发展。”学校副校长孔仪说,持续三年的自我诊断,给老师们带来的最大红利是教育观念和思维方式的根本性改变。老师们的自我诊断和反思渐成一种习惯,不同层面教师持续提升的诊断数据,加速了善于反思、乐于分享的诊断文化的形成。

  正是得益于诊断带来的内驱力,近几年来,学校先后有近400人次教师在区级以上各类教育教学展示评比中获奖。2019年,在教师发展中心的指导下,学校成功申报了市级课题两项,区级课题14项。2020年,学校教师王鹤主持的省十三五规划“疫情与教育”专项课题《疫情背景下基于STEM教育的中学信息技术课程设计与应用》成功立项,《后疫情时代学校教育生态构建的实践研究》等5项课题在历下区十三五规划课题申报中立项。在历下区融合创新微课大赛中,5位教师制作的微课获一等奖。在历下区教育信息化大赛中,5位教师获一等奖,6位教师获二等奖。

  “当诊断成为一种思维习惯,学校已初步构建了以诊促建的教育生态环境,学校发展的内生性开始显现,学校将再接再厉继续革新,用行动更接近教育的本质。”陆锋说。

  (本报记者范开云通讯员马鸣)

网络编辑:杨甜梦子 值班主任:田艳敏
免责声明:凡本网注明“来源:XXX(非舜网)”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本网转载其他媒体之稿件,意在为公众提供免费服务。如稿件版权单位或个人不想在本网发布,可与本网联系,本网视情况可立即将其撤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