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7位国内外教育大咖聚焦“深度学习” 市中区上演基础教育盛会
摘 要:10月17日,由济南市市中区人民政府主办、市中区教体局承办的2019年市中区基础教育发展国际研讨会再次强势来袭,各大媒体和自媒体发布的会议有关信息几乎在朋友圈“霸屏”,让人不由得想了解一下这到底是一个怎样的教育会议。
舜网讯 10月17日,由济南市市中区人民政府主办、市中区教体局承办的2019年市中区基础教育发展国际研讨会再次强势来袭,各大媒体和自媒体发布的会议有关信息几乎在朋友圈“霸屏”,让人不由得想了解一下这到底是一个怎样的教育会议。
据了解,这次研讨会是一次真正的国际范围基础教育盛会,吸引了17位国内外教育大咖前来,他们将在两天的时间里,通过主题演讲、学术研讨、校园参观等形式,围绕“让深度学习真实地发生”这一前沿课题,深度剖析深度学习融合实践的路径,为济南教育培养国际视野和全球意识的学子提供发展出路。
中外教育大咖“华山论剑” 聚焦“深度学习”
在开幕式上,济南市市中区区委书记韩永军致辞表示,为培养学生国际视野和全球意识,市中区各学校已与美国、澳大利亚、奥地利、加拿大、英国、法国、德国、新加坡、韩国等国的42所学校建立了校际友好关系,各校之间不断扩大交流范围、深化交流内容,在师生互访、教育教学等方面开展了实质性合作。6年来,共计开展教育交流71批次1020余人。韩永军表示,希望通过本次会议的碰撞、启迪,彼此在基础教育方面将有更加深刻的见解,用以指导各国区域教育发展的未来实践。
济南市教育局党组书记、局长王品木介绍说,本次大会聚焦“让深度学习真实地发生”,通过全球背景下的基础教育与深度学习的研讨,交流吸收国际社会先进经验,促进市中区以及全市教育改革发展,提升国际教育水平,培养具有国际视野、国际思维、国际竞争力的时代新人。
作为此次活动的“东道主”,济南市市中区教体局党组书记、局长宫春以《让深度学习真实地发生》为题,从理清“什么是基础教育追求的深度学习”,如何让“学生是教育的主体”观念在所有的学校、所有的课堂完全落地等前瞻性课题,结合市中区教育的探索与实践,提出了“重塑学校、重建课程、重构课堂”这一突破深度学习瓶颈的路径:重塑学校意味着要为学生深度学习营造更为安全、和谐、生动的成长空间;重建课程意味着要为学生深度学习提供更有选择性、拓展性、体验性、挑战性的学习资源;重构课堂意味着课堂教学的核心目标应指向每一个孩子的深度学习的实现。
在随后的主旨演讲环节中,4位国内外教育大咖依次登台,结合自身多年教育教学经验,分享了自己对“深度学习”的理解与感悟。
澳大利亚埃迪斯科文大学的文森娅·科德里女士以“教育技术促进深度学习”为主旨,阐述了在科技日新月异的今天,发展学生的创造力、合作能力、批判性思考能力以及沟通能力将有利于学生成为终身学习者,运用教育新技术手段将为教师提供营造创新性学习经历的机会,并且让深度学习真实发生的观点。
加拿大列治文教育局的格雷戈里·詹姆斯·庞萨特先生则通过“列治文教育转型的故事”诠释了一个地区的教育变革应为每一个学生创造成功条件,以学生为中心的教育变革并不意味着要开发更多的课程而是要推进基于以能力驱动为基础的学习方式的实践经验,为我们分享了“如何让学生积极参与到学习中来”的成功案例。
德国阿莎芬堡市科伦贝格高级中学校长亨瑞克·巴兹先生基于对学生成长的深度观察与理解,从学生思维发展的视角提出了“积极思维是学生成功的关键”的学术观点。
上海市教科院学习素养课程研究所所长夏雪梅女士则聚焦《素养视角下的项目化学习》,从项目化学习的渊源、内涵、实践价值、行动方略等维度进行了深刻解读,并结合跨学科项目化学习设计,探讨了通过深度学习打破学生阶层固化的实践经验与体会。
中小学实地参观 融合实践“艳”惊四座
上午的研讨会上,与会专家围绕“深度学习”这一主题展开了“华山论剑”,重点从理论层面聚焦深度学习,探寻学习的真谛,展开了一场广泛而深入的研讨与对话,展现了不同国家、不同文化背景下,对“深度学习”这一主题的多元认知与价值判断。
俗话说“耳听为虚眼见为实”,下午来自国内外的教育专家们来到了市中区胜利大街小学和济南十四中,通过进课堂和与师生交流的形式,近距离感受学校在“深度学习”方面的探索与实践,寻找切实可行的教育路径。
在胜利大街小学,宽敞的“胜利大客厅”里融合了图书馆、创生园和美食吧等区域。在该校“智慧校园”建设的背景下,学生们随时可以通过人脸识别和指纹扫描等方式轻松便捷地在图书馆里借阅图书,墙上的大数据管理屏幕上,则实时显示出学生们的借阅人数、借阅量等校园动态。
“阿姨,送给您一份美食礼物。”在美食吧,小桔灯工作室的孩子们正在老师的带领下制作美食,蛋糕、月饼、水饺……各种五颜六色的中点和西点让人垂涎欲滴,而旁边小剧场里,还有学生正在进行食品手提袋原创手绘。“我们是一个美食贸易公司,有同学负责制作,有同学负责打包,还有学生负责手绘设计手提袋,他们分工合作,以兴趣为基础,从食源探究、加工制作再到文化演绎,让探究成为活动的、合作的、反思的学习。”小桔灯工作室老师唐芳盼向记者介绍。
在“创生园”里,六年级六班正在进行“益智器具”课堂活动,每张桌子上都摆放着华容道、九连环等器具。“低年级玩得是动手实践类的,我们高年级玩的是锻炼思维能力的,每个星期一个级部,每天一个班一节课,大家轮着来这里体验。”说起益智器具课堂,六年级六班学生魏玉鑫眉飞色舞给记者介绍,“我很喜欢这个地方,不但锻炼了我的动手能力思维能力,而且对我在数学计算和应用题上都有很大帮助。”
在胜利教育国际文化艺术交流中心,偌大的地方被分别设置成了墨韵轩、博艺廊、彩虹廊等区域。在墨韵轩,学生们正在进行工笔画、水滴印画、拓印画、玻璃画等不同的艺术课堂展示。彩虹廊里是中外美术名家的作品展列,其中还收录了西班牙的艺术家胡安.里波列斯的艺术作品。据了解,胜利教育国际文化艺术交流中心融艺术与科技、互动与展览、资源与实践于一体,帮助学生实现艺术学习的创展交流和互动体验。
在操场上,学生们正在进行健身带展示,这项由胜利大街小学自创开发的健身项目吸引了不少国外嘉宾的注意。他们听说这个小小健身带有150余种练习方式时,纷纷主动要求体验。
一年级六班的面塑工坊里,中国传统文化非遗继承人李军先生,正为学生们讲解面塑的制作特点与技巧,手把手交给孩子们捏面人、做面塑。主会场,学校明天少儿合唱团以一首寓意“回家”的传统歌曲《回娘家》,表达了对各位来宾的热烈欢迎。四书堂工作室”的孩子们在老师的带领下进行精彩的儒家经典诵读。在校门口,悦舞团的学生们表演中国传统舞蹈《惊鸿舞》以欢送来宾。
胜利大街小学以课程全面开放的热情姿态,向国内外来宾呈现了宽基教育理念指导下,深度学习的思考与实践。“又学习又玩耍”的学习新样态,也“惊艳”了外宾。
在济南十四中,语文、数学、物理、音乐、舞蹈艺、创想艺术共8节实景课堂让中外嘉宾们从课例研讨的视角感受学校“为学生的学习而设计”,让深度学习真实发生。
在行远楼一楼大厅,十四中学杨荣耀校长向来访的国内外教育专家介绍学校发展历史、培养目标,特别介绍了近几年来学校在基础教育改革方面所做的一些尝试和学校的巨大变化。
在“创想艺术”课上,教师华雪正在执教《中国传统纹饰文化----青铜艺术》课。学生们一边观察桌子上亲手制作的青铜鼎,一边完成有融合语文、历史、美术等学科素养在内的作业纸。
目前,济南十四中已经全面嫁接北京十一学校的课程体系,“分层分类综合特需”课程体系目前包括70余种学科课程,28个综合实践课程,100余种课程资源,95%的课程可选择,初中部1200个学生1200张课程表。通过这样的课程,帮助学生在初中阶段展开人生的宽度,让每个学生都能够初步找到适合自己的跑道,努力实现两千多年前孔子所说的“因材施教”的教育。
为了满足学生的需求,学校建设了90间学科教室,让教学资源处于离学生最近的地方,让学生在学科教室“撞见”知识,努力让教室成为学生喜欢的场所,让课堂成为学生喜欢的活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