数字报 济南日报 济南时报 都市女报 当代健康报 人口导报
外文版
繁体中文
教育新闻  区县教育  
中考新闻  高考新闻  
名校会课厅  专题活动    
名师大讲堂  教育论坛
小学新闻  初中新闻  幼教新闻
高中新闻  职专新闻  名校展示
资 讯 互 动 校园动态

以价值引领深化 学校课程深入变革

http://www.e23.cn2018-12-06 09:27:00中国教育报

    摘  要:清华附小课程构建的大框架中,分为纵向和横向两个维度,以及这两个维度融合产生的探索性主题课程群。

  清华附小课程构建的大框架中,分为纵向和横向两个维度,以及这两个维度融合产生的探索性主题课程群。

  在纵向层面,学校构建了成志教育价值统领下的小学六年“启程”“知行”“修远”三进阶目标。我们把理想信念、立志成志、奋斗精神等糅入学校课程中,以进阶的方式推动育人效果的提升。在横向层面,提出了“1+X课程”结构和实施内容:“1”是基础,以全学科育人的整体教学和全体验实践活动优质落实国家基础课程;“X”是由“1”创生的儿童个性课程,包括学校个性课程、学段个性课程、学生个性课程。学科课程是以主题为统领,重构单元教学内容,充分挖掘学科的育人功能与价值,实现学科协同育人;活动课程则强调活动创生,包括文化考察、公益服务、创意与制式、情境体验四类主题实践活动。“1”与“X”不断融合成为一个有机的整体,最终实现大写的、完整的基础“一”。而在横纵整合层面,打破学习空间,促进学科育人和活动育人的整合。

  我们的课程实施有四个取向,即“价值性、挑战性、周期性、融合性”。价值性,就是以成志主题引领,从知识学习到价值体认,每节课用“主题”牵动,寻找每个主题与儿童生命成长的契合点与生长点;挑战性,就是要以具有挑战性的任务激发兴趣,推动自主合作与创新性学习,让学生从中实现深度获得;周期性,就是要实现学习的可持续发展,通过关联性的学科学习与主题实践,形成长周期循环的长效机制;融合性,就是打破学科课堂边界,融合其他学科、学生生活、信息技术等,推动课内外一体,提供完整的教育情境。这四个特性作为课程内容选择与实施的原则,依据学生年龄及课程内容特点,设置“大、中、小、微”学时,并以此作为教师教学、学生学习效果的重要评价指标。

  持续十余年的主题课程群,以年度或学期为周期,用经典阅读和成志人物为轴线,横向打通学科壁垒,形成学科内、学科间、消弥学科整合三条路径。比如2017年是苏轼诞辰980年,我们把年度研究的主题确定为“逆境中的坚持”,意在借助学科和活动两大课程基石,尝试用成志价值主题撬动学科内的深度学习、跨学科的课程群学习。师生一起阅读苏轼,走进他的人生:低学段学习苏轼成语,中学段学习单篇古诗,高学段学习组诗;从教材《画家与牧童》拓展苏轼组文“东坡题跋”“苏轼之交”的群文,并辅之以各年级的苏轼名句诵读、苏轼课前三分钟演讲等。语文学科围绕主题,深度挖掘语文学科的原生价值,实现学生语言、思维、精神的共同提升,并从语文学科向全学科贯通:低学段美术课上,学生尝试苏轼成语绘画;道德与法治课上的“吃饭有讲究”,整合了苏轼的养生之道;中学段音乐课上,学生学唱《念奴娇·赤壁怀古》,学吹竹笛曲《水调歌头·赤壁怀古》;英语课“Sushi”尝试苏轼诗词的世界表达。高学段美术课上,“苏轼的样子”是学生了解与阅读苏轼后的另一种表达;体育课上“障碍接力”,让学生用苏轼跌宕起伏的人生地图做障碍接力跑的情境,富有创意。主题课程群的探索,是一种面向未来的激发儿童内在潜质的课程形态。

网络编辑:徐逸豪 值班主任:颜甲

浮世绘

免责声明:凡本网注明“来源:XXX(非舜网)”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本网转载其他媒体之稿件,意在为公众提供免费服务。如稿件版权单位或个人不想在本网发布,可与本网联系,本网视情况可立即将其撤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