历城二中再获一枚生物奥赛全国金牌 学霸现场还原“杀鱼”
摘 要:“解剖鲫鱼,要求分离鲫鱼的5块骨骼,包括肩带、腰带、肋骨及两个指定鳃弓。”石玉晨一边动手演示“还原”不久前的第27届全国中学生生物学竞赛的实验场景,一边用准确的生物术语对”靠杀鱼上清华“进行辟谣。
舜网讯 “解剖鲫鱼,要求分离鲫鱼的5块骨骼,包括肩带、腰带、肋骨及两个指定鳃弓。”石玉晨一边动手演示“还原”不久前的第27届全国中学生生物学竞赛的实验场景,一边用准确的生物术语对”靠杀鱼上清华“进行辟谣。
在8月17日到20日在长沙举办的第27届生物奥赛中,历城二中学生石玉晨以排名第8名的成绩拿到生物奥赛金牌,是所有竞赛女生中成绩最好的,并被保送清华大学,该校另一名学生马炳林获得银牌,获清华大学降60分录取资格。
据了解,第27届全国中学生生物学竞赛共有来自29个省、市、自治区的30支代表队共240位选手参加比赛。历城二中教导处主任岳善华告诉记者,今年的奥赛题目比往年偏难,理论试题共108道选择题,却有26页。试题篇幅题干长,不少题目是由科学研究论文改成,需要在短时间从题干中获取有效信息,这对学生的阅读能力提出很大要求。“实验考试那一天,考生们从早上7点半就要进考场,一直到下午将近6点才出来,中午就只能允许在考场里吃盒饭,对精力和体力要求很高。”
对于”靠杀鱼上清华“的传闻,石玉晨回忆说,在动物学实验中,往年试题都“不见血”,解剖的主要是无脊椎动物,今年却要解剖一条鲫鱼,取出鲫鱼特定部位的骨骼,这出乎所有人意料。“我以前在家里自己解剖过一条鱼,所以拿到这个题目也没有很慌张,就按照题目要求细致地操作,但是也用了四十多分钟。”
石玉晨说,当时题目一出来,考场里发出了一阵惊讶的声音。其实这个题目难在有个小“陷阱”,就是“腰带”这块骨骼是在鱼腹位置,如果按照做饭洗鱼的习惯处理,很容易就把这块骨头剪断了,“我觉得经常做饭的同学可能会不小心犯错。”
谈到两年多来学习奥赛的经历,石玉晨坦言自己并非是一帆风顺地。去年12月到寒假的时候,她遇到了学习上的瓶颈期,一度想过要放弃。“教练很快就发现了我的问题,经常找我聊天谈话,我也不断地反思。”石玉晨说,自己度过这段“黑暗时光”最宝贵的经验就是:遵从内心真实想法,既然喜欢,就做最坏的打算,往最好的方向努力。
而对于兴趣在奥赛学习中所发挥的“威力”,获得全国银牌的马炳林也深有体会。他觉得生物和生活联系很大,而自己是从内心喜欢生物,也想学好这门课程,所以有了兴趣,就不缺乏学习的动力。对于学习生物后对生活的影响,石玉晨开玩笑地说,现在别人看到一朵花是欣赏它的美丽,而在自己眼里,看到的却是子房、花萼这些机构,“都没有女孩子的美感了。”
据统计,在2018年5月的全国生物奥赛省赛区比赛中,历城二中共有11人获得一等奖,其中石玉晨和马炳林有又获得全国金牌、银牌。除石玉晨外,其他获奖学生也获得了自主招生降分录取的优惠政策。对此,历城二中副校长李矿水认为,新高考政策中鼓励学生的个性化发展,而组织学生参加奥赛,除了可以促进升学外,也是为有学科特长的学生搭建一个成长发展平台。他们通过才加奥赛,不仅增添了一份人生经历,也拓展了思维。历城二中生物奥赛金牌教练宋世见则给家长和考生提出了学习奥赛的两条建议,首要的是要有浓厚的学习兴趣,其次是要学有余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