爱上博物馆—读《博物馆里的中国-破译化石密码》有感(孙一嘉)
博物馆是人类知识的殿堂,它珍藏着自然和人类的记忆,向我们展示了一个又一个时代的变化与发展,让我们知道了地球是怎样诞生的,人类是怎样进化的等等我们曾经不掌握的知识。我们在博物馆参观,知识就会与日俱增。所以我们要走进博物馆,亲近博物馆,热爱博物馆,探索博物馆!
《博物馆里的中国—破译化石密码》,听书名,显然讲的是有关化石知识的一本书,让我们不出家门,就可以领略博物馆里的科学知识。
那什么是化石呢?这本书让我对化石有了新的认识,以前我简单地认为很久很久以前动植物死了以后,因为地壳变化被埋在地下,时间长了变成石头一样坚硬的物质,被考古学家发掘出土后就是化石。现在,我知道了化石是保存在地层中的古代生命遗体、遗骸。简单来说,石头不一定是化石,但化石一定是石头。如果把层层岩石比喻成一本书,那化石就是书上的文字,记录着生命的历史。
提起化石,我们最耳熟能详的就是恐龙的化石了。以前,我以为恐龙时代就是侏罗纪和白垩纪两个地质年代。通过读这本书,我知道了古生物学家根据考古学家发掘出土的恐龙和其他动植物化石,恐龙时代可以划分成三叠纪、侏罗纪和白垩纪三个地质年代。出土的化石向我们再现恐龙了这三个地质年代的情况:三叠纪开始出现,侏罗纪是鼎盛期,白垩纪末期,恐龙走向灭亡。
在这本书里,我还认识了被誉为“中国第一龙”的许氏禄丰龙。为什么是“中国第一龙”呢?因为它包揽了中国恐龙界数个“第一”:第一只由中国人发掘并研究的恐龙,第一具由中国人自行装架的恐龙,第一只登上中国邮票的恐龙。所以它当选“第一”是当之无愧的!
这本书,用化石破译了古生代和中生代那些不为人知的秘密,还原了5.7亿年至6500万年前地球的景象,让我们了解渺小的无脊椎动物是怎样一步步进化成庞然大物恐龙的,还带我们认识了当时它们生活的环境是什么样子的……而这一切,都是古生物学家们用各种化石破译出来的,所以,别小看书上的那几行字,那都是科学家们经历千辛万苦发掘、研究出来的,是他们勤劳和智慧的结晶,更是人类文明的精髓!
走进博物馆,使身心放松;亲近博物馆,让知识传递;爱上博物馆,做一个知识渊博的人!
山师附小 5.14
孙一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