数字报 济南日报 济南时报 都市女报 当代健康报 人口导报
外文版
繁体中文
教育新闻  区县教育  
中考新闻  高考新闻  
名校会课厅  专题活动    
名师大讲堂  教育论坛
小学新闻  初中新闻  幼教新闻
高中新闻  职专新闻  名校展示
资 讯 互 动 校园动态

揭秘“中国造”骨科手术机器人:误差仅0.8毫米

http://www.e23.cn2017-09-20 11:10:24中新网

    摘  要:C型臂对患者进行三维影像扫描,图像随即被同步传输至骨科手术机器人系统。根据图像,医生在导航系统屏幕上设计好钉道,机器人的机械臂将手术工具精确定位到手术位置,套筒指向目的钉道的进钉点。

  C型臂对患者进行三维影像扫描,图像随即被同步传输至骨科手术机器人系统。根据图像,医生在导航系统屏幕上设计好钉道,机器人的机械臂将手术工具精确定位到手术位置,套筒指向目的钉道的进钉点。

  沿着套筒钻入导针,确认位置无误后,医生小心翼翼地把一枚直径4毫米的空心螺钉套进导针固定、拔出导针。随着C型臂对患者进行再次扫描,确认螺钉位置与规划一致,一台行云流水的骨科手术完成了。

  9月15日,在四川省人民医院经历了一台胸椎与腰椎骨折内固定术后,患者小军(化名)的腰背部仅有4个1厘米左右的小孔,而传统骨折内固定术后则会留下长达15厘米的切口——这一改变,源于“中国造”骨科手术机器人。

  “若是采用传统手术法,只能进行敞开式手术,并且由于缺少可视化设备,要反复的透视定位,手术时间长,创口和出血量大,精确性较低,病人康复时间长。”该医院骨科副主任胡豇告诉记者,骨科手机机器人使手术时间缩短几十分钟,无需植入钢板,螺钉精确定位,伤口只有1厘米。“不仅达到了微创、精准,还比传统手术减少约75%的辐射。”

  据了解,目前全球手术机器人分为两种类型。一类是“达芬奇”手术机器人,这类手术机器人主要是进行腹腔微创手术,擅长缝合与剥离、但看不见深部组织,骨科手术用不上。另一类则是骨科手术机器人。

  “不同于表面软组织,骨科手术无法直视术野,更像是在一个坚硬的暗箱内操作,需要深层三维空间的精确定位。”胡豇说,因此骨科手术机器人有三大难题:看不见、打不准、拿不稳。

  在小军的手术中使用的“天玑”三代骨科手术机器人,则克服了这三大难题。该机器人是地地道道的“中国造”,实现了2D与3D图像精确配准、机器人随动算法、机器人力反馈安全控制算法、综合避障算法,“在机器人控制、患者实时跟踪和路径自动补偿等领域实现了重大突破,基于术中实时三维影像的机器人精准定位误差达到0.8毫米。”胡豇表示。

  据了解,目前“中国造”骨科手术机器人能够开展脊柱全节段(颈椎、胸椎、腰椎、骶椎)、骨盆及四肢骨科手术,正在填补多项手术机器人的国际空白。

网络编辑:马恬 值班主任:顾倩

浮世绘

免责声明:凡本网注明“来源:XXX(非舜网)”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本网转载其他媒体之稿件,意在为公众提供免费服务。如稿件版权单位或个人不想在本网发布,可与本网联系,本网视情况可立即将其撤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