贫困生申请资助 因为使用手机被一票否决引争议
学生:手机已是基本消费 学校:应资助那些真正困难的人
因为使用手机,22名新生申请贫困生资助时被一票否决。昨天,重庆信息工程专修学院对400多名今年申请贫困资助的新生进行审核,发现33名学生不符合贫困生资助规定,其中有22人是因为使用手机或小灵通而被直接取消受助资格,还有人是因为穿名牌、经常吃零食被否决。
据悉,由于该校很多学生来自农村地区,学校相当重视贫困生资助问题。该校的贫困学生申请资助要经过多重审核。记者在该校的贫困生资助申请表上看到,一张申请表上前前后后需要有七八项证明意见——首先是学生自已的贫困证明,然后是室友证明、生活老师意见、辅导员证明、调查员意见,最后再由学生处拍板。
最终认定的贫困生每月可以得到40元到80元不等的生活补助,并且能得到一张该校“爱心超市”的消费卡,每月可免费领取衣服、洗衣粉、牙膏等日常生活用品2—3件。
审核过程中,“调查员意见”非常关键,很多新生就是因为没通过调查而被取消资格。调查员由学生干部担任,他们与申请人素不相识,会毫不留情地将自己了解到的真实情况记录在申请表上。
调查员小周说,他们主要是采取暗访形式开展调查,一旦发现申请者在日常生活中存在高消费行为,就会取消对方的受助资格。
在被取消资格的贫困学生申请表中,记者看到某男生因为常常吸烟,并且穿200多元一双的鞋而被否决;计算机系一名女生则因常常买零食吃、喜欢逛街购物被否决。大部分学生被取消资格的原因是持有手机或小灵通。
申请贫困生资助难道不能用手机?这在学生中引起不小争议。“现在手机已经普及,属于一种基本消费。信息时代的生存方式要求我们具备与社会沟通的渠道。因此,只要我们没有虚报贫困证明,没有挥霍补助费,学校就不应该剥夺我们使用手机的权利。”学生小余说,他用的手机是亲戚的旧手机,每月话费才30多元。
信息工程专修学院则认为,该校对贫困生资格进行严格把关,为的是保证真正需要救助的贫困生能得到及时帮助。相关负责人坚持认为,贫困生使用手机肯定是不合适的,“学校的特困生非常多,有一名叫姓莫的新生,开学一个多月了,连一份荤菜都没有吃过。”该校学生处处长曹烈君说:“学校每间寝室都装有电话,学生对外信息联络不会有多大麻烦。不管学生的手机是不是花钱买的,但一旦使用就会产生话费。”他认为,“对贫困学生的救助一定要花在刀刃上,去资助那些真正最困难的人。”(记者 汤寒锋 实习生 周传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