数字报 济南日报 济南时报 都市女报 当代健康报 人口导报
外文版
繁体中文
教育新闻  区县教育  
中考新闻  高考新闻  
名校会课厅  专题活动    
名师大讲堂  教育论坛
小学新闻  初中新闻  幼教新闻
高中新闻  职专新闻  名校展示
资 讯 互 动 校园动态

民调显示超过六成民众认为大人对孩子管得太多

 今年开学后,浙江大学、南京大学、上海交通大学作出规定,不允许大一新生自备电脑。校方称,此举可以防止新生沉迷电子
游戏。

    禁止新生自配电脑,这一则最新的“旧闻”,再一次激起热议——就像一块烙饼,在翻来覆去的煎烤中,引起大家对学校管理一次又一次的讨论。

    上周,中国青年报社会调查中心通过题客调查网进行的调查(2516人参加)中,民众对此的意见针锋相对:赞同的人数达到41.2%,剩下58.8%的人对此表示反对。

    这从来都是一个辩论题。上海交通大学的毕业生李晨回忆起入校的1995年,计算机系已经开始有人零星地配电脑,“那个时候,较大的辩论赛已经开始对该不该允许寝室内存在电脑进行讨论”,李晨说,“最终没有得出结论,但是形成了观点,我们认为学生玩游戏是管理问题,靠禁止不是办法”。

    “家有新生”的李阿姨是一个坚决的支持者,“儿子在家天天有人看着还躲着藏着玩游戏呢,一个人到了学校怎么得了。”即便认为电脑已经是现代社会不可或缺的工具,李阿姨还是相信“学校制定政策自然有学校的考虑”。

    “给学生创造一个一年不用网络的环境,多好啊”,一些老生回首大一,发出这样的感慨。他们也相信,“上好第一年的基础课,多做点高数题、多背两首古诗词,比上一年的网有意义得多”。

    采访中,许多学生自认在中学向大学过渡的这个关口“自制力没有足够的强”,电脑“绝对有坏处”,在他们的形容中,电脑几乎等同于男生的游戏机和女生的影碟机,“尤其是男生,有人二十四小时开机打游戏”。

    可是,这一纸禁令从观点到做法都受到他们的质疑。“它预设我们会沉迷网络,再以这样粗暴的管理方式,为高校管理找了一条看似简单快捷、但根本不解决实际问题的道路”,一位接受采访的学生说。

    “我大一大二没有电脑,照样在网吧玩了两年游戏,你说这规矩有用吗?”这位学生反问,“如果辅导员能够更多地关心学生,能够培养学生更多的兴趣点和爱好,基础课能够更加丰富、吸引人,何必担心网络的影响呢!”本次调查中,只有6.8%的人认为“禁止新生自配电脑”这一举措“能彻底防止新生沉迷电子游戏”。

    “自制力是管出来的吗?”采访中有人发出这样的疑问。44.6%的受访者宁愿相信,“恰恰是因为平时管得太多,使得孩子缺乏自制力”。

    新一轮的讨论中,学校“家长式管理”的旧账被重新翻了出来:禁止男生留长发、禁止在校谈恋爱、禁止班级组织春游……有人还将此和之前不久的“禁租令”联系起来——在很多人看来,政策制定者的初衷可以理解,但其手段值得怀疑。

    不过,学校似乎也颇有苦衷。一位学校管理工作者抱怨,“禁止学生春游说我们‘圈养’学生,万一外出发生事故又说学校没尽责任;不准学生在外租房说管得太死,学生随便租房说我们管理混乱;考试纪律宽松说教育不严肃,学生作弊开除说我们不近人情;不准学生谈恋爱说我们死板,学生出双入对又说我们不像学校……”调查中,43.8%的受访者认为,“学校也很尴尬,没事的时候说你管得太多,出了事又说你没负起责。”

    实际上,人们更担忧的,可能是禁令背后的逻辑。有评论者指出,学校把人出现的问题问责于电脑,如此用管理小学生的方式管理大学生,是高校管理中长期存在的一个误区。

    凤凰卫视主持人粱文道先生在最近的一篇评论中将中国大学史定义为“一部大学生幼童化的漫长过程”,他指出,此一禁令更严重的错误在于“假设了大学生都是孩子,毫无自律的能力,他就管不住自己”,由此再看“新生入学时家长在校园里睡满一地的盛况,你就更能理解大学生会退化成小学生的原因了,因为我们都没把他们当做大人看。”

    本次调查中,64.1%的人认为大人(包括家庭和社会)对孩子“确实管得太多了”。 (实习生 江江)
 

 

作者:江江   网络编辑:白桦 值班主任:白桦

浮世绘

免责声明:凡本网注明“来源:XXX(非舜网)”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本网转载其他媒体之稿件,意在为公众提供免费服务。如稿件版权单位或个人不想在本网发布,可与本网联系,本网视情况可立即将其撤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