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两成儿童有行为问题 专家:重视儿童心理教育
10月8日至12日,中华医学会首届国际行为医学学术大会在济南召开。会上,不少行为心理学专家提出,如今,社会、学校、家庭十分重视儿童的学习能力、学习成绩,却忽视了儿童社会能力的发展和心理健康问题。一项调查显示,儿童行为问题(偏食挑食、情绪不稳、攻击他人、反应过激等)总检出率高达17.1%。此外,不少儿童因为心理出现问题,导致身体器官功能失调,而这种症状并不是简单的药物可以治愈的。
————案例————
小学女生患上心理焦虑障碍
吴倩(化名)是济南某小学一名学生。她的学习成绩优秀,每次考试成绩都排在年级前五名。今年4月,正当备战小学升初中时,吴倩突然开始腹泻。
她的父母非常着急,赶忙把她带到医院,在消化科进行治疗。但打了几天吊瓶,病情却没有好转。随后,吴倩被转到内分泌科和神经外科进行治疗,仍然没有好转。
无奈之下,吴倩的父母为她找了一名心理医生,进行心理治疗。医生首先让她放下手中的书本,远离一切学习资料。用行为放松的方法对她进行治疗。在接下来的两个多星期里,吴倩没看过书,每天进行体育锻炼,还去旅游了一次。在此期间,吴倩的腹泻停止了,人也变得开朗了许多。
一个月后,吴倩带着一份好心情重新投入到紧张的学习中,最终取得了好成绩。
原来,由于学习紧张,吴倩患上了心理焦虑障碍,导致胃肠功能失调。治疗肠胃疾病的普通药物根本对她不起作用,远离学习压力是最好的治疗方法。
————数据————
14.8%的男孩社会能力低下
在此次行为医学学术大会的论文汇编中,记者看到了一篇《6-11岁儿童社会能力及心理问题的调查分析》的论文。调查结果显示,社会能力低下检出率,男孩为14.8%,女孩为8.0%;行为问题检出率男孩16.5%,女孩12.7%。
社会能力是指经过后天学习而获得的适应他人与调节自我的能力。学会认知、学会做事、学会生存、学会共同生活是教育的四大支柱。其中后三种学习方式都包含着社会能力的内容。社会能力低下的孩子突出表现为自我约束能力较差,抗挫折能力低,在遇到困难时,既不会独立解决问题,又不会向外界求援。当前的家庭和学校,普遍忽视了儿童社会能力的培养。
调查显示,儿童社会能力低下的检出率有增高的趋势。现行的教育模式更多地重视孩子的学习成绩是重要原因。特别是高年级学生,升学的压力迫使他们的社会活动减少,社会能力的发展受到了限制。
在调查中,女孩的社会能力总分以及活动、社交、学习三个方面均优于男孩。导致这种差异可能的原因之一是,男女儿童固有的生物学差异。男孩更容易发生行为问题和消极情绪。这种差异在4岁以后逐渐表现出来。因此,它在小学阶段很可能影响了男孩的社交、活动能力以及学习成绩。另外,女孩攻击冲动性的行为倾向显然低于男孩,这让她们更容易获得交往中的技巧和友谊。
调查中,儿童行为问题(偏食挑食、情绪不稳、攻击他人、反应过激等)总检出率为17.1%。有行为问题儿童发生社会能力低下的可能性要高,且有行为问题儿童社会能力各方面均低于无行为问题儿童。因此,行为问题儿童不仅在学习方面出现困难,同样可能影响其活动能力和社会交往能力的发展,而社会能力不足又可能导致儿童心理行为问题的加重。
初步研究结果显示,小学阶段就需要注意儿童综合能力的培养,单方面强化学习可能限制儿童心理能力的正常发展,同时需要重视儿童心理健康的发展。
————呼吁————
别让孩子
做心理上的乞丐
中国心理卫生协会常务理事、山西省心理卫生协会理事长郭宏教授分析说,目前,在孩子的教育问题上,家长、社会和孩子自身都还存在一些问题。首先是家长的认知问题。家长常常用自己制定的标准来教育孩子,对孩子的期望值太高。多数家长以学习成绩作为评价孩子好坏的标准,而忽略了孩子社会能力的培养。
其次,社会缺乏正确的引导,虽然有很多教育口号,但没有制定未成年人道德建设的具体实施方法。孩子在成长环境中耳濡目染,不免受到一些不良信息的“污染”,只有全社会的人提高素质,才能为孩子创造一个良好的成长环境。
第三,随着生活水平的提高,儿童的身体和生理方面的发育更早、更快。但他们心理的发育相对缓慢。很多孩子在生活上是王子,在心理上却是乞丐。
郭宏说,很多家长在教育孩子方面是新手。所以,家长首先要提高自己的认知,学习相关知识,用自己的行动来教育孩子,不可简单地说教。“对于学龄前儿童来说,家长要给他们提供一个宽松的氛围,让他们尽情享受童年生活。这时,只需锻炼他们的自理能力,培养社会服务意识,没有必要灌输太多的理论知识。”
————案例————
小学女生患上心理焦虑障碍
吴倩(化名)是济南某小学一名学生。她的学习成绩优秀,每次考试成绩都排在年级前五名。今年4月,正当备战小学升初中时,吴倩突然开始腹泻。
她的父母非常着急,赶忙把她带到医院,在消化科进行治疗。但打了几天吊瓶,病情却没有好转。随后,吴倩被转到内分泌科和神经外科进行治疗,仍然没有好转。
无奈之下,吴倩的父母为她找了一名心理医生,进行心理治疗。医生首先让她放下手中的书本,远离一切学习资料。用行为放松的方法对她进行治疗。在接下来的两个多星期里,吴倩没看过书,每天进行体育锻炼,还去旅游了一次。在此期间,吴倩的腹泻停止了,人也变得开朗了许多。
一个月后,吴倩带着一份好心情重新投入到紧张的学习中,最终取得了好成绩。
原来,由于学习紧张,吴倩患上了心理焦虑障碍,导致胃肠功能失调。治疗肠胃疾病的普通药物根本对她不起作用,远离学习压力是最好的治疗方法。
————数据————
14.8%的男孩社会能力低下
在此次行为医学学术大会的论文汇编中,记者看到了一篇《6-11岁儿童社会能力及心理问题的调查分析》的论文。调查结果显示,社会能力低下检出率,男孩为14.8%,女孩为8.0%;行为问题检出率男孩16.5%,女孩12.7%。
社会能力是指经过后天学习而获得的适应他人与调节自我的能力。学会认知、学会做事、学会生存、学会共同生活是教育的四大支柱。其中后三种学习方式都包含着社会能力的内容。社会能力低下的孩子突出表现为自我约束能力较差,抗挫折能力低,在遇到困难时,既不会独立解决问题,又不会向外界求援。当前的家庭和学校,普遍忽视了儿童社会能力的培养。
调查显示,儿童社会能力低下的检出率有增高的趋势。现行的教育模式更多地重视孩子的学习成绩是重要原因。特别是高年级学生,升学的压力迫使他们的社会活动减少,社会能力的发展受到了限制。
在调查中,女孩的社会能力总分以及活动、社交、学习三个方面均优于男孩。导致这种差异可能的原因之一是,男女儿童固有的生物学差异。男孩更容易发生行为问题和消极情绪。这种差异在4岁以后逐渐表现出来。因此,它在小学阶段很可能影响了男孩的社交、活动能力以及学习成绩。另外,女孩攻击冲动性的行为倾向显然低于男孩,这让她们更容易获得交往中的技巧和友谊。
调查中,儿童行为问题(偏食挑食、情绪不稳、攻击他人、反应过激等)总检出率为17.1%。有行为问题儿童发生社会能力低下的可能性要高,且有行为问题儿童社会能力各方面均低于无行为问题儿童。因此,行为问题儿童不仅在学习方面出现困难,同样可能影响其活动能力和社会交往能力的发展,而社会能力不足又可能导致儿童心理行为问题的加重。
初步研究结果显示,小学阶段就需要注意儿童综合能力的培养,单方面强化学习可能限制儿童心理能力的正常发展,同时需要重视儿童心理健康的发展。
————呼吁————
别让孩子
做心理上的乞丐
中国心理卫生协会常务理事、山西省心理卫生协会理事长郭宏教授分析说,目前,在孩子的教育问题上,家长、社会和孩子自身都还存在一些问题。首先是家长的认知问题。家长常常用自己制定的标准来教育孩子,对孩子的期望值太高。多数家长以学习成绩作为评价孩子好坏的标准,而忽略了孩子社会能力的培养。
其次,社会缺乏正确的引导,虽然有很多教育口号,但没有制定未成年人道德建设的具体实施方法。孩子在成长环境中耳濡目染,不免受到一些不良信息的“污染”,只有全社会的人提高素质,才能为孩子创造一个良好的成长环境。
第三,随着生活水平的提高,儿童的身体和生理方面的发育更早、更快。但他们心理的发育相对缓慢。很多孩子在生活上是王子,在心理上却是乞丐。
郭宏说,很多家长在教育孩子方面是新手。所以,家长首先要提高自己的认知,学习相关知识,用自己的行动来教育孩子,不可简单地说教。“对于学龄前儿童来说,家长要给他们提供一个宽松的氛围,让他们尽情享受童年生活。这时,只需锻炼他们的自理能力,培养社会服务意识,没有必要灌输太多的理论知识。”
相关新闻
免责声明:凡本网注明“来源:XXX(非舜网)”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本网转载其他媒体之稿件,意在为公众提供免费服务。如稿件版权单位或个人不想在本网发布,可与本网联系,本网视情况可立即将其撤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