数字报 济南日报 济南时报 都市女报 当代健康报 人口导报
外文版
繁体中文
教育新闻  区县教育  
中考新闻  高考新闻  
名校会课厅  专题活动    
名师大讲堂  教育论坛
小学新闻  初中新闻  幼教新闻
高中新闻  职专新闻  名校展示
资 讯 互 动 校园动态

你是否适合赴港读大学? 山东记者采访考情观察

http://www.e23.cn2007-07-16 09:53:28大众日报

山东省考试院日前公布,2007年香港高校在山东录取考生22名。今年山东省被港校录取的考生不再参加内地院校录取。    内地生赴港上学的情况越来越多。到7月初,香港大学、香港理工大学今年已分别录取内地生246名、282名,其中香港大学录取7名各省(市)文理科“状元”。7名状元都获颁45万元的全额奖学金,主修会计、精算、经济及金融、文学等课程。

    以学生为中心的培养机制

    7月初,记者采访了香港大学中国事务总监黄依倩。黄依倩介绍,香港大学的学生来自世界各地。对于学生的培养可以采取各种模式,“只要我们认为是合理的,学校都会给予配合。”比如有一个学生在上完大一以后,要求休学一年去实习,实习结束他又申请了交换生的名额,作为外校交换生,可以带学分来也可不带学分来。交换生名额占到在校生的20%。    香港高校选课的自由度和课程的可选范围非常大。专业课程固定,但哪些课程第一年读,哪些课程第二年读,由学生自己决定。在这样的情况下,转专业易如反掌。所以常听说有学生物的转去学法律,或者学金融的辅修艺术。而读完医学、法律专业以后不需要再考证,可以直接做医生、做律师,得到国际认可。    黄依倩说,香港的大学和内地大学培养机制有些不同,“内地大学比较注重基础,把每个人当科学家来培养,但不是每个人都可以成为科学家。”香港高等教育比较注重实用,机制比较灵活。    香港高校一切都是为学生走进社会作准备,校园文化务实开放。校学生会可直接在香港特区政府注册社团组织,财政、管理、运营均独立于学校,并且可以对学校管理层形成制衡,2000年香港大学校长就曾因为学生会的抗议和弹劾下台。    刘冉,2006年山东理科“状元”,她放弃读北大,拿到了香港中文大学50万港币的奖学金。“到了香港才发现,这笔巨款,其实刚好支付四年的学费、住宿费。”7月12日,暑假返回泰安的刘冉对记者说。    刘冉说,香港的大学没有班级的概念,更没有辅导员和班主任,只是按照课程将所有同学分成不同的学习单元。很多事情都要靠自己。但香港教育极重视学生的团队合作能力、领袖素质、想象力、以及实际操作能力。“在团队中,每一个人都要做一次团队领袖。”    香港高校考核制度设计细密,小组作业永远是主旋律。三五个同学要共同完成一个通常包括主题甄选、数据收集、问卷设计、调查采访、数据分析等环节的庞杂项目(该流程通常为商科学生作业所采用),小组成员之间的沟通、分工与合作是很大的难题,这也鼓励了大家勇于表现自己。    香港的大学师资国际化特点鲜明。黄依倩说,香港高校本地教师占多数,也有欧美人和日本人,以及个别内地大学的科学家。许多教授在国际上具有显著影响力。香港大学师资多元化,有利于不同学术思想的交流和为学生提供国际化氛围下的学术训练。

    两种学生适合到港读书

    毕业后的前景,是学生和家长更看重的问题。香港大学一项调查显示,选择香港高校的理由,81.6%的人因为其更加全球化,66.8%因为其毕业生求职时更有优势,50.9%认为其学术氛围更好。    香港高校极重视学生的对外交流。“要让学生体验不同的文化和制度。”香港中文大学入学及学生资助处处长周陈文琬说。该校每年有600多名外国学生来交流,也送出400多名学生到20多个国家的180多所大学交流。香港大学每年选派20%的学生到内地以及世界各地的大学交流。    “通过香港,可以连接世界。许多到香港高校读书的人把这里作为进一步出国的过渡,来实现读世界一流大学的梦想。”香港科技大学内地招生负责人朱力径分析。    据香港城市大学统计,近年城市大学的内地毕业生,有67%留在香港就业或到海外深造。    “我觉得有两种学生适合来香港读书:一种是想以后继续去欧美深造的人;另一种是对金融商科财务传媒有兴趣的学生,这些方面的确是香港的强项。”朱力径说,“如果是毕业出国深造,由于这里的教授在国际上有影响力的比较多,他们的推荐信对国外的名牌大学将更有说服力。”
 
 

网络编辑:谭燕 值班主任:谭燕

浮世绘

免责声明:凡本网注明“来源:XXX(非舜网)”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本网转载其他媒体之稿件,意在为公众提供免费服务。如稿件版权单位或个人不想在本网发布,可与本网联系,本网视情况可立即将其撤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