数字报 济南日报 济南时报 都市女报 当代健康报 人口导报
外文版
繁体中文
教育新闻  区县教育  
中考新闻  高考新闻  
名校会课厅  专题活动    
名师大讲堂  教育论坛
小学新闻  初中新闻  幼教新闻
高中新闻  职专新闻  名校展示
资 讯 互 动 校园动态

山东回炉“硕士”求职遭遇年龄瓶颈 就业状况堪忧

http://www.e23.cn2007-04-17 08:11:22
临近毕业,32岁的徐希冕连续参加了多场招聘会,看好的几个单位却均以不符合招聘的年龄规定为由拒绝了他。记者近日调查发现,众多像徐希冕这样的“回炉”硕士,在激烈的就业竞争中,纷纷遭遇年龄瓶颈,就业前景堪忧。有关人士认为,“回炉”硕士就业难凸显了当前教育投资风险的增大。

    4月13日,面对记者,刚参加完一场招聘会的徐希冕打开了话匣子。1995年,徐希冕从临沂师范学校中专毕业后,回到家乡当了一名小学教师。“一直想通过自己的努力,多学知识,实现人生理想,考研对于我来说是最好的途径。”他这样说。于是他辞掉了工作。经过艰苦复习,2004年,他如愿考取了山东大学外国哲学专业的研究生。然而,严峻的就业形势却让他对前途不敢乐观:想参加家乡的选调生考试,但招考简章上“硕士研究生不超过27周岁”的资格限定,让他很无奈;前些天报考淄博某高校学生辅导员职位的简历也是石沉大海,原因如出一辙……“这么多用人单位,没几家不限制年龄的。”徐希冕沮丧地说。

    山东济南某高校一位分管学生工作的负责人告诉记者,现在学校里几乎每个学院都有一些这样的学生,由于自身年龄偏大,加之其毕业去向涉及家庭因素较多,比如对象的户口、工作,孩子上学等问题,因此他们成了就业“困难户”。

    预期与现实间的落差如此之大,是“回炉”硕士们没有想到的。4月14日,在接受记者采访时,山师大34岁的潘红涛(化名)有些后悔地说:“早知道是这样,当初还不如安安稳稳地当个中学教师。读研三年耗了这么大精力、这么多钱,得不偿失。”

    山东大学社会学系教授王忠武认为,“回炉”硕士就业难,反映出当前进行教育投资的风险越来越大。他说,在1990年以前,整个社会的知识资源比较缺乏,人们通过脱产考大学、考研究生,比较易于获得到更好的地区、单位工作的机会,进而提高生活水平。“这种投资在当时几乎不用承担什么风险”。但随着我国社会知识资源逐渐丰富,知识、人才的供求关系渐趋平衡,竞争性的人才培养、录用体系逐渐建立起来。如此一来,再进行教育投资,显然就要承担相当程度的市场竞争风险。在就业市场供大于求、就业压力日益增大的大环境下,年龄较大的“回炉”硕士们,显然失去了比较优势。王忠武同时认为,有些用人单位在招聘时严格限制年龄的做法也是值得商榷的。

网络编辑:吴蕾 值班主任:吴蕾

浮世绘

免责声明:凡本网注明“来源:XXX(非舜网)”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本网转载其他媒体之稿件,意在为公众提供免费服务。如稿件版权单位或个人不想在本网发布,可与本网联系,本网视情况可立即将其撤除。